November 16, 2006

亞里斯多德總裁讀後感(下)



作者在 pg.119 提到「在現代企業中,我們常常沒有學會去欣賞其他部門工作中所蘊含的美感」,我想這是因為要體悟到工作中的美感,必須要用心、要深入鑽研很長一段時間,在歷經過「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之後,才能領略到更深一層的東西。在現代的工作環境裡,通常我們只能鑽研自己的工作,即便存有工作輪調的制度,對其他部門的作業也只能有大概的瞭解,無法鑽研,就更別提欣賞了。另一個原因是「不用心」,現在的人(包括學生),許多都只要求自己能盡到本分,抱著「交差」的心態,對「深層次」的領悟不感興趣,換句話說,不重視思考。

作者在 pg.149 提到「所有商業活動,都在創造、維護與改變一個讓人於其中形成『合夥關係』以追求好生活的結構」,由於牽涉到「合夥關係」(亦即與其他人的關係),因此商業活動自然也脫離不了「倫理」的範疇。

然而作者在書中強調的是「工作中的美」,但美感的養成、對美感的追求,絕不是僅靠工作可以促成,我想,「日常生活」更是體現「美」的絕佳處所,從日常生活中觀察,更能看出一個人對「美」的體悟。



作者在 pg.176 提到「梭羅說:『行善是永不虧損的投資』」,又在 pg.177 寫到「在公司內……創造一種鼓勵為善的氣氛,總能使公司的狀況蒸蒸日上,這便是行善的絕佳報酬」。我覺得這並不是「單純的善」,而是有目的性的善,從商業利益為出發點而行善。

現在好像很多人都不在意「信任」出了問題,記得碩一上,吳欽杉老師在財管課中提過,一個沒有信任的社會將付出極大的社會成本,甚至可能大到整個商業制度無法運行。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英語有句諺語是「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相較之下,其實孔子的角度是比較主觀、站在自己的立場去想別人的感受,暗藏著一絲絲自我中心的味道;而英語諺語的角度才有顧慮到他人的主體性。結論還是回歸到先前提過的「誠心地為他人設想」。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