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27, 2008

ICB - Lamborghini、倫敦之眼與《衛報》

這一期的 International Creative Business 雜誌真是精彩。

原來,令人血脈噴張的超跑 Lamborghini(藍寶堅尼),其起源竟與 Ferrari(法拉利)還有這麼一段「品牌故事」(brand story)。



圖片來源: 1, 2.


倫敦地標之一,隸屬梅林娛樂集團(Merlin Entertainments Group)的 London Eye(倫敦之眼),自 2000 年 3 月營運 7 年以來,遊客人數突破 2,800 萬人,門票收入超過 4 億英鎊( 16 歲以上遊客現場購票為 15 英鎊)。 London Eye 其實不是摩天輪,而是跨越泰晤士河(River Thames)的懸臂結構(cantilever structure)。從 2005 年開始,由 London Eye 擔綱、長達 10 分鐘的新年煙火秀,更是不可錯過的節目。


 
圖片來源:1, 2, 3.

 
同在英國的《衛報》(The Guardian),則是選擇重新設計版面以因應來自網路、《獨立報》和《泰晤士報》的激烈競爭。改版的任務由 Mark Porter 團隊在 2003 年展開,《衛報》甚至花錢請專家畫插畫,鮮豔的色彩更有別於傳統的報紙配色。同年,台灣報紙的版面編排方式,也因蘋果日報的加入而有變化

 
圖片來源: 1, 2, 3.

除了這些富含商業與設計的美麗圖片之外, ICB 用 4/5 的版面,將《春風化雨》(Dead Poets Society)片中所引用的詩,大大地呈現在我眼前,那是 Robert Frost 寫的 "The Road Not Taken"。

楊碩英老師在系統思考課上也有提過這首詩,提醒我們在做決策的時候,腦中閃過那個最直接、最快、最理所當然的解答,往往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只能治標。不管在商業或人生,都要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那條路,以堅定的步伐,走自己的路。


2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