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4, 2009

為什麼到處都是血汗工廠

今年 3 月 23 日,哈佛商學院校友佈告欄副編輯(Associate Editor of the HBS Alumni Bulletin) Julia Hanna 在哈佛商學院 Working Knowledge 網站上,發表了〈為什麼到處都是血汗工廠〉(Why Sweatshops Flourish)。

先解釋 moral disengagement,有人翻成道德脫節或道德脫離。根據維基百科上的解釋,這是一個社會心理學的名詞,是指一個過程:藉由停止自我譴責(self-condemnation),把自己的道德反應從殘忍的行為中抽離,說服自己「道德標準並不適用在某些特定情況下」。

Julia Hanna 在文章的摘要提到:

每個人都同意,購買血汗工廠製造的產品是不對的,但是如果我們真的很想要那個東西(例如一條牛仔褲),大多數人都會為自己的決定辯護。哈佛商學院 Rohit Deshpandé 教授和博士班學生 Neeru Paharia 研究了購買行為的黑暗面,好消息是:我們可以發揮影響力,讓情況好轉。而主要的概念有三個:
  1. 當我們高度渴望某個產品的時候,對血汗工廠的道德標準就會改變。
  2. 消費者對商品製造的影響力,其實比自己所想的還要大。
  3. 若購買者更能察覺到自己的藉口(rationalization),在購買血汗工廠生產的商品之前,他們可能會多加斟酌。
我對於如何證明第一點很感興趣,這是兩位研究者在今年 1 月 27 日同樣登在哈佛商學院 Working Knowledge 網站上的文章:〈血汗工廠是不對的,除非牛仔褲很可愛〉(Sweatshop Labor is Wrong Unless the Jeans are Cute: Motivated Moral Disengagement),全文在網站上可以下載。

Neeru Paharia 和 Rohit Deshpandé 在摘要中寫到,許多消費者說他們關心血汗工廠之類的議題,但是良心商品(ethically-produced products)的市場卻很小。一個可能的解釋是,當消費者對產品的渴望與其道德標準衝突時,會採取「道德脫離策略」(moral disengagement strategy)來降低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

研究者設計了兩個實驗,實驗 2 的結果發現,當消費者知道產品是由血汗工廠製造的時候,高度的渴望會帶來高度的道德脫離,而高度的道德脫離會導致高度的購買意圖。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消費者明知產品是由血汗工廠所生產,卻還是照買不誤。

因此, Neeru Paharia 和 Rohit Deshpandé 在結論中認為,如果消費者不能減少認知失調,他們可能就會購買良心商品。

Julia Hanna 則認為,企業的設計並沒有包含道德或不道德的目的,企業是用來營利的。那麼,我們為什麼不深入研究消費者的決策過程,以及這個過程對世界的意義?

延伸閱讀
Julia Hanna (2009). Why Sweatshops Flourish.
Neeru Paharia and Rohit Deshpandé (2009). Sweatshop Labor is Wrong Unless the Jeans are Cute: Motivated Moral Disengagement. (PDF 下載)
Albert Bandura (1999). Moral Disengagement In The Perpetration Of Inhumanities. (PDF 下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