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9, 2009

日本十年

在「不擁有の商機」封面故事裡,有一篇「台灣如何不步上日本後塵」,列出 7 個數據,副標「 7 個經濟數據的警訊」是不精確的,因為 7 個數字裡,有 3 個不是經濟數據,是人口(或社會面的)數據。

7 個圖裡,最引起我注意的是圖六:扶養高齡人口變多,圖標下得不好,換成「工作年齡人口負擔加重」會更清楚,這也是縱軸刻度倒置的最大用意。



縱軸旁的說明「工作年齡人口比高齡人口」就很清楚,這曲線的意義是「工作年齡人口是高齡人口的幾倍」,工作年齡人口指 15-64 的人口,和實際上在工作的人口不同,而高齡人口是指 65 歲以上的人口。

以 2008 年台灣的情況來說,根據經建會人力處「中華民國台灣 97 年至 145 年人口推計」,扶老比是 14.4%,扶老比 = ( 65 歲以上人口 / 15-64 歲人口 ) x 100%,取扶老比的倒數,就會變成「工作年齡人口是高齡人口的幾倍」,大約是 7 ,所以圖上縱軸的單位是「倍」。

進一步解釋,曲線的意義就是「平均幾個工作年齡人口要養一個老人」,所以上圖的單位也可以是「人」。在 2008 年是 7 ,到了 2020 年約 4.4 ,到了 2030 年約 2.7 ,也就是大約 2.7 個工作年齡人口養一個高齡人口。

從兩條區線的走勢,清楚可以看到,台灣工作年齡人口負擔加重的情況(速度),很可能是比日本快的,未來 21 年(到 2030 年)內,我們會深深感受到這個變化帶來的影響,如果你的年紀現在是 30 歲,屆時不過 51 歲,還沒退休,還屬於工作年齡人口,相信會有切身之痛。

這問題該怎麼解決?我也不知道,多生小孩嗎?看看圖五,台灣的總生育率在 2003 年是 1.24,總生育率是指「平均每個女性一輩子會生幾個小孩」,從那時起,已經連續 5 年(到 2007 年)比日本還低,不生小孩的趨勢恐怕不是一兩個家庭就能扭轉的啊。

看看幾個國家的總生育率情形,資料來源是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人口處的 2008 年世界人口展望,橘色的線是開發程度較高地區(more developed regions)的數據,就當是比較基準,然後回頭看看,台灣總生育率比日本低,到底是多低。



再回到整篇文章的架構,主標是「台灣如何不步上日本後塵」,但前一個問題應該是「台灣會不會步上日本後塵」,如果會,才談如何避免。 7 個數據,是否已經足以回答「會」了呢?

相關資訊
聯合國 2008 年世界人口展望
經建會「中華民國臺灣 97 年至 145 年人口推計


3 comments:

  1. 中國人口信息網有一篇文章〈人口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提到「第二次人口紅利」的概念,做個參考。

    ReplyDelete
  2. 雖然馬爾薩斯的論述強調的是飢荒、疾病和戰爭對人口的「積極抑制」,但他所說的「預防控制」或許更重要。他解釋說,勞動人口增長會壓低工資,而這往往會使人延後結婚時間,直到他們養家能力變得更好。晚婚會降低生育率,對人口也有同樣大的抑制效果。現已證明這就是在工業革命之前調節西歐人口成長的基本機制,並維持了 300 年左右。倫敦經濟學院人口研究學教授提姆‧戴森說,這對任何一位社會科學家而言,都是相當出色的紀錄。

    國家地理雜誌, 2009 年 6 月號。

    ReplyDelete
  3. 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去年的生育率(每位婦女一生所生育的子女數)已降到1.0人,這是全世界最低。

    2010.01.09 工商時報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