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ember 2, 2009

電子書:其他一些資料

在做電子書這個題目的過程中,有一些資料我覺得很不錯,很可惜沒能被寫出來,所以就在這裡稍微整理一下,也跟大家分享一些心得。

關於 e-book 這個字

在找資料的過程中,第一個遇到的問題就是 e-book 這個字,按照字面上翻譯就是電子書。如果是 e-reader 就很清楚是指硬體(device)的部分,但 e-book 不然,有些報導或報告是指硬體,有些則指內容(content)。中文也有類似的問題,若是電子書閱讀器,便是指硬體,但電子書就要小心分辨了。

我的方法是看上下文,找一些關鍵字,例如出貨(shipment)應是指硬體。或是看發佈新聞或報告的單位,例如美國出版業協會(AAP)的統計應該就是指內容的部分。不過為了確認,我還是寫了 mail 去詢問,這是第三個方法。

關於消費者「現在」對電子書的看法

研究機構 Forrester 的分析師 Sarah Rotman Epps 在今年 7 月 29 日的報告「Who Will Buy An eReader?」指出,美國的線上消費者(online consumer)對電子閱讀器的知覺(awareness)和興趣都增加了,例如下圖第一題「我從來沒有聽過電子閱讀器」的比例從去年 Q2 的 37% 降到今年 Q2 的 17%。

Forrester: New eReader Data Suggests Amazon Vulnerability
credit: Forrester

另外,下一波電子閱讀器的購買者(未來半年打算要買的)和早期購買者有很大的不同,例如男性的比例比較高,年紀比較輕(平均 39 歲),家庭收入比較低,平均每個月買或借的書比較多(5 本),書是從網路上買的(percent of books bought online of total bought/borrowed per month)比例比較低(僅 19%),商務旅行時閱讀的比例也比較低(僅 23%)。

The Next Waves of eReader Buyers Look Very Different Than Early Adopters
credit: ReadWriteWeb

分析師 Sarah Rotman Epps 認為,下一波電子閱讀器的購買者,當中可能有一大部分人(large percentage)會用現有的 device 來看電子書,例如 iPhone,除非電子閱讀器的價格降到 100 美元以下Forrester 發現,美國 13% 的網路消費者認為 199 美元是「負擔得起的享受」,也就是價格雖貴但他們會考慮,而計劃未來半年購買數位閱讀器的消費者中,有 26% 表示這個價錢在可負擔的範圍內。

美國一家市場研究公司 NPD 集團在今年 5 月 26 日至 6 月 3 日對超過 2000 名美國成人進行線上調查,結果是:
  • 37% 的人表示對電子閱讀器「有點興趣」和「非常有興趣」,在這些人中有超過一半表示,最吸引他們的功能是無線下載和觸控螢幕。有超過 40% 的人表示「有點沒興趣」和「完全沒興趣」,這些不感興趣的人當中,有 70% 表示是因為他們比較喜歡實體書的感覺(prefer the feel of an actual book)。
  • NPD 集團的產業分析總監 Ross Rubin 說:「當資訊內容著重的是即時性和方便性,而非休閒的時候,消費者可能就不會那麼在意觸感。」(Consumers may overlook their attachment to a book's tactile attributes, particularly for reading materials where timeliness and convenience takes precedence over leisure.)
  • Ross Rubin 在採訪中說,根據該份調查,消費者對於使用電子閱讀器來看新聞和雜誌的興趣,比看書來得大

NPD 這份調查反映出兩個重點:一是目前對電子閱讀器沒興趣的人,比有興趣的人多,而關鍵在於觸感。這一點我在噗浪上面看過幾則關於電子書的討論,都有提到觸感的問題。另一個重點是,如果電子閱讀器會取代紙本印刷品,那麼首先被淘汰的會是報紙和雜誌,紙本書不會首當其衝。

關於電子書 / 電子閱讀器市場「如何」成長

這裡不是要講銷售預測,很多單位都預估過電子閱讀器的市場規模,也很容易就能查到,主文裡頭也有寫。在這裡我想談的是,這個趨勢會「如何」長大。這其實是我最想瞭解的問題,因為就目前來看,電子書是個趨勢,但只是剛開始,在它還沒有成長到預估的規模之前,一定有某些條件需要克服,例如價格,但很可惜,主文裡面並沒有對這方面多做說明。

根據研究機構 Forrester 分析師 Sarah Rotman Epps 的報告「How Big Is The eReader Opportunity?」,Forrester 對電子書的發展做了以下預測
  • 2007-2009:電子閱讀器的擴散主要在早期採用者(early adopters)
  • 2009-2011:更多主流大眾因電子閱讀器可顯示動畫而購買,把電子閱讀器當作其他無線 device 的內容存放處(content ports),而電子閱讀器的價格則低於 199 美元。
  • 2011以後:電子閱讀器可顯示彩色且可播放影片,價格降為 99 美元。
  • 2013-2020:環保因素驅動大家使用電子閱讀器。

目前 Sony 已經推出售價 199 美元的 e-reader,而 99 美元(約新台幣 3 千多元)的門檻應該是價格上的引爆點。今天 Jay 給我一篇紐約時報部落格上的文章「Are E-Readers Greener Than Books?」,剛好就是跟環保有關的,它說,根據 Cleantech Group 針對 Kindle 的報告,一台 Kindle 所製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使用一年後就會完全被抵銷。每多使用一年,就能減少 168 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製造和運送 22.5 本書所排放的二氧化碳。(On average, the carbon emitted in the lifecycle of a Kindle is fully offset after the first year of use. Any additional years of use result in net carbon savings, equivalent to an average of 168 kg of CO2 per year (the emissions produced in the manufacture and distribution of 22.5 books).)

如果價格的引爆點在 99 美元,那麼,引爆的市場是(在)哪裡?

現在看到一些報導認為可能是教育市場
  • Forrester 認為中國是市場裡的重要參與者,也會把價格拉低。而引爆點則在教科書。報告說,「教科書的引爆點不會是在哈佛、MIT 或史丹佛。我們認為教科書的引爆點會出現在發展中國家,例如中國和印度,他們的大學會利用科技而躍過西方的大學。中國的電子閱讀器市場已經在快速成長。我們認為,教科書市場藉由 Kindle DX 將在今年開始起步,2011 年會有比較多人採用,到 2013 年達到更龐大的數量。」
  • NPD 集團產業分析總監 Ross Rubin 說,和其他科技不同的是,電子閱讀器的早期使用者比較像是有錢的休閒讀者,而不是年輕人。當電子閱讀器被學生更廣泛地使用時,電子閱讀器的引爆點才會出現。教科書可能是超過休閒讀者的關鍵。
  • 元太的劉思誠董事長也在電子時報上說過,他認為「台灣電子書最好從教育市場發展起」。

那福忠在今年 8 月 6 日的文章「電子書又熱起來了!」引述 Geoffrey Moore 在《跨越鴻溝》一書中所提到新科技擴散的過程,「13.5% 的早期接受者是熱衷技術的人,對新穎的事勇於嘗試,但主流大眾不是技術玩家,要的是簡單務實,這兩組人的思維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形成了一道鴻溝」。教育市場(或學生)會不會是跨過鴻溝的那一座橋,還有待時間驗證。

Technology Adoption Life Cycle

credit: 電子書又熱起來了!

如果對於電子書 / 電子閱讀器這個議題有興趣,建議可以看老貓舊的部落格「老貓學出版」,有更專業的分析和觀察,當然,新的部落格「內容推進實驗室」我也非常期待。

5 comments:

  1. 電子書名稱問題,我有個提議。

    電子書不妨簡化叫做「電書」,這樣可以跟傳統「紙書」對照區隔,書還是書,但有電書版本和紙書版本的差別。所以中文裡面除了電視、電話、電影、電動、電腦,我們還多了電書。

    至於閱讀電書的東西,現在英文不分軟硬體都叫做 Reader,但事實上有軟體 Reader 和硬體 Reader 的區別。

    硬體的機器,不妨叫做「電書機」;軟體則可沿用「閱讀器」(這個器是從瀏覽器的用法來的)。

    所有電書機上面還是要安裝閱讀器,才能閱讀一本一本的電書。

    倒是計算電書數量的量詞有點討厭,一本電書,聽起來有點怪。

    ReplyDelete
  2. @oc:

    電書,用來和紙書做區隔,我也覺得蠻好的,雖然一開始還唸不順口。還有電雜誌、電報紙。「我在看電書」、「我在看電報紙」,有點不習慣。

    或許一陣子之後,待電書、電書機真正形成夠大的規模,相關的名稱自然就會定調了。否則,不只中文,連使用英文的人恐怕也會弄混。

    還請您繼續多寫一些產業觀察的好文章,謝謝!

    ReplyDelete
  3. thinker,我在找你耶,煩收一下你的Gmail信件。

    ReplyDelete
  4. @oc:
    我剛剛回覆至您的 Gmail 信箱,請您收一下,謝謝!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