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Japan.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Japan. Show all posts

April 30, 2015

April 27, 2015

花見小路

花見小路

地上還留著
未散去的雨水

點上燈籠
小路便從屬於夜

小路的名字很美
花見

January 7, 2011

GEISAI TAIWAN #2

這應該算是個前輩想要提拔後進的管道,中文名稱是「藝祭」,大概是取日文「芸術(げいじゅつ)」和「祭典(さいてん)」的音而來。每年在東京舉辦兩次,更多訊息可以參考 GEISAI 的網站

GEISAI TAIWAN #2

August 19, 2010

荒木經惟,哈哈哈哈哈哈

二○一○年八月十一日,下午在波黑美亞咖啡食堂把《荒木經惟的天才寫真術》看完,然後八月十四日在前往高雄的火車上,把《寫真的話》看完。

在波黑美亞那一天,我座位附近有另一位拍照同好(我只是喜歡拍照,說攝影太沈重),帶著一台我不認識的單眼(我只認得出 Nikon F100),大概是看我拼命地摺頁角,跑來想和我聊聊,但礙於這是我第一次看荒木経惟的作品(連攝影集都沒看過),喜不喜歡荒木経惟這問題還離我太遠;還好我有聽過布列松這個名字,但一樣沒有接觸過;我都是亂拍,也還這麼年輕(是指剛接觸拍照不久),自然也談不上風格(李屏賓也是這樣說)或喜不喜歡抓拍;種種原因所以沒法多聊。這位朋友,那天下午我說的話,您就隨便聽聽別當真啊。

波黑美亞咖啡食堂

August 9, 2010

邁向另一個國度

二○一○年八月七日,星期六,在坐火車的三小時又十分鐘,我看完了森山大道(Daido Moriyama)的《邁向另一個國度》。

從《犬的記憶》、《犬的記憶終章》、《光と影》、《晝的學校、夜的學校》到《邁向另一個國度》,這樣的閱讀順序恰好讓我對森山大道的瞭解越來越多。

June 3, 2010

Light & Shadow 光と影

這一陣子或可稱為失心瘋吧,跑到淳久堂書店買了一本森山大道的攝影集《光と影》。我買的是 2009 年講談社的新裝版,舊的是 1982 年由冬樹社出的。

由於都是照片,缺少了文字的導引,對於攝影老手來說或許是少了干擾,但對我來說,要直接從照片進入森山大道的世界,還是有點不得其門而入、有點曲折。

May 27, 2010

犬的記憶終章,森山大道

我看:《犬的記憶》
關於《犬的記憶終章

貪婪地看完了終章。

就像森山大道在後記提到的,《犬的記憶》很多是心情,而《犬的記憶終章》則是以對他有影響的人物和地點為主軸,從內容可以看得出來,這也和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共鳴,即當我們對地點有深刻印象時,往往是因為在那裡曾經有某個人,例如逗子和中平卓馬,四谷和東松照明。

如果說《犬的記憶》是認識森山大道的瀏覽或入門,那《犬的記憶終章》應該就是定點旅遊般的深入吧。有些在《犬的記憶》稍稍帶過的情節,在這本書裡都有更清楚、更具人味的細節。攝影大師之間的對話也是如此直接,看了令人噗嗤一聲。

May 24, 2010

犬的記憶,森山大道

關於《犬的記憶

這本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犬的記憶」,由 15 篇在《朝日相機》雜誌「犬的記憶」專欄連載的文章組成,描述著森山大道對攝影、對自己的一些思考,這個部分其實還蠻沈重的,或許用不開朗、不開闊來形容會更好,會看到森山大道試著回溯生命中的第一個光影,卻不曾成功,同時對未來又感到不確定,一路讀下來都是掙扎和低沈。

或許因為我也是個個性陰鬱的人(某同事也如此認為),所以讀起來一點障礙都沒有,森山大道的不開朗情緒並沒有對我的閱讀造成任何干擾。

April 20, 2010

京都五天四夜自由行,第四天,二条城,晴明神社,金閣寺(最終回)

二条城,從德川家康到大政奉還

原本二条城並不在行程規劃中,是我在翻旅遊書時看到,大政奉還就是在這裡發生,所以很想來看看。

二条城從 1601 年開始建造, 1603 年完成現在的二之丸部分,德川家康入城,作為上京的住所。 1624 年,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開始擴建,本丸御殿、二之丸御殿和天守閣都在 1626 年完工,奠定了二条城的規模,後水尾天皇還來了 5 天。 1634 年,德川家光率領 30 萬大軍入城,之後幕府末期戰亂的 230 年間,就沒有德川家的將軍入城,期間天守閣被雷劈,二之丸御殿在 1788 年的京都市中心火災被燒到,那一場大火還把本丸御殿整個燒光了。直到 1862 年,德川家茂著手重建,並在 1863 年入城。

April 19, 2010

京都五天四夜自由行,第四天,伏見稻荷大社,東福寺,花吉兆

11/07,星期六

到京都的第一天晚上我們就買了 Starbucks 的京都隨行杯,一早想拿兌換券去換咖啡喝,但是忘了帶隨行杯,所以沒辦法換。只好等下次來日本再換了。

今天的行程老實說排得不順,先去洛南,後回洛中,再往洛西。

一早搭著京阪電鐵往南,目的地是伏見稻荷大社(伏見稲荷大社)。稻荷是指狐狸,稻荷神保佑五穀豐收、生意興隆,伏見稻荷大社是全日本 4 萬座稻荷神社的總本社,建於西元 711 年, 2011 年就是建社 1,300 週年了。

April 18, 2010

京都五天四夜自由行,第三天,清水寺,地主神社,高台寺

清水寺,京都最古老的寺院

雖是星期五,清水坂仍擠進許多遊客,當然我們兩個也是。這幾天的行程,其實就像這張照片一樣, JC 往往走在前面,而我老是為了拍照而落在後面。

清水坂
【清水坂】

April 17, 2010

京都五天四夜自由行,第三天,平安神宮,一澤信三郎帆布

平安神宮,跳過

晴空萬里的天氣,我們從南禪寺走到平安神宮。一開始先看見一台賣底片的販賣機,當下出現兩個反應,一個是「哇,日本人愛用底片的應該不少喔」,另一個是「趕快來買一卷」。走近一看,價格真不平易近人啊,我對底片沒有很深的研究,剩下的盤纏也不算充裕,看了半天之後買了一卷 27 張的 Fuji Superia Venus 400,要價 600 円,然後發現販賣機賣的底片好像都是 27 枚裝的,鮮少有 36 枚的。

回台灣之後才知道, Fuji Venus 的底片只在日本販售,相當扼腕,如果早知道的話,我一定會多買……一卷(因為手頭真的不寬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這裡的照片,不過拍得不好,若傷眼請多包涵。

April 16, 2010

京都五天四夜自由行,第三天,南禪寺

南禪寺

臨濟宗南禪寺派的總本山, 1264 年,後嵯峨天皇在這建了離宮「禪林寺殿」, 1289 年,龜山上皇在禪林寺殿落髮出家,禪林寺殿在 1291 年改為寺院,南禪寺於是創建。 1334 年,後醍醐天皇將南禪寺列為五山第一,到了 1385 年,足利義滿為了將自己建的相國寺列為五山第一,於是「破格」將南禪寺置於五山之上,至此將京都五山與鐮倉五山做了切割,也讓南禪寺成為全日本地位最高的禪寺。

April 15, 2010

京都五天四夜自由行,第三天,哲學之道,銀閣寺,奧丹湯豆腐

11/06,星期五

今天往東邊走。

哲學之道

先從哲學之道開始。日本哲學家、京都大學教授西田幾多郎(1870-1945)常在這條小徑漫步、思索,讓這小徑被稱為「思索の小徑」,後來在 1972 年正式稱為哲學之道。日本畫家橋本關雪(1883-1945)的夫人在兩旁種了 500 多棵櫻花樹,因此這些櫻花樹就叫做「關雪櫻」。 500 多棵櫻花樹,想像一下櫻吹雪的畫面。

December 22, 2009

京都五天四夜自由行,第二天,清涼寺,傳七壽司,茶寮都路里

清涼寺(嵯峨釈迦堂)

原屬華嚴宗,後屬淨土宗。開放時間是 09:00-16:00,4、5、10、11 月開放至 17:00,院內自由參訪,正殿、庭園需 400 円。靈寶館在 4/01-5/31 與 10/01-11/30 兩段期間開放,拜觀料金 400 円,共通券則為 700 円。

嵯峨天皇的皇子源融有個山莊,名為棲霞觀,在源融過世一週年(西元 896 年)時,依照他生前遺願完成阿彌陀三尊像,安置在阿彌陀堂,棲霞觀改稱棲霞寺。據說,紫氏部《源氏物語》當中的主角光源氏,就是源融。

西元 945 年,醍醐天皇皇子重明親王為了過世的王妃蓋了新堂,並安置了和人一樣大的釋迦像,據說「釋迦堂」的名稱就是由此而來。

在棲霞寺初建數十年後,從中國(宋朝)五台山來了一位僧人奝然,帶來一尊佛像,日本人稱為「三國傳來的釋迦像」,三國是指印度、中國和日本(京都千二百年提到,在佛教文化傳入日本的路徑歷史中,有句「三國傳來」的描述。三國指的是印度、中國和朝鮮)。西元 987 年,決定在嵯峨安置三國傳來的釋迦像,奝然在 1016 年過世,由弟子盛算完成遺願,棲霞寺成為五台山清涼寺。

December 21, 2009

京都五天四夜自由行,第二天,祇王寺,寶筐院

寂、靜,祇王寺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祇王寺因為有著淒美的故事,讓小小的寺區有無比動人的內涵。

《平家物語》記述著平氏一族的興衰,卷一即為「祇王」章。白拍子是平安朝後期流行的一種歌舞,舞者女扮男裝,也稱為白拍子。當時人稱入道相國的平清盛,權傾一時,其族人擔任高官的超過 60 人。

當時京都有一對絕色白拍子舞者,姊姊祇王,妹妹祇女,受到平清盛寵愛,讓兩人和母親刀自住在西八条的宅邸。三年後,一位來自加賀國、年僅 16 的白拍子舞者阿佛,逕自到西八条要表演給平清盛看。平清盛怒斥:「有祇王在,你是誰啊?」

祇王對自己的舞技、美貌都有信心,反而安撫平清盛,不如就看一看吧。沒想到,平清盛馬上著迷於阿佛的美麗和舞技,把祇王一家趕了出去。平清盛在眾人面前拉著阿佛往房內走去,阿佛趕緊說:「小女賣藝不賣身。希望您能將祇王請回來。」平清盛不聽,從此,西八条的主人就成了阿佛娘娘(佛御前)。

December 18, 2009

京都五天四夜自由行,第二天,常寂光寺,嵐山小火車

常寂光寺,背靠小倉山、建於 1596 年,原先是著名歌人藤原定家在編選「小倉百人一首」時的山莊「時雨亭」,而後日蓮宗大本山本圀寺十六世的日禎到這兒隱居。

寺院不大,卻是我們這次行程中,紅葉密度最高的一處。名氣雖不若清水寺、南禪寺、天龍寺,卻是賞楓名所,但遊客人數相對來說是很少的。也因此,很適合慢慢走、慢慢看。

我很喜歡這個名字,常、寂、光。

開放時間是 09:00-17:00,拜觀料金 400 円。

常寂光寺
【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