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14, 2010

花蓮二日

嚴格說起來,在花蓮的時間大約是一天。

第一天中午才出發,直奔民宿(璞石咖啡) check in 已經下午三、四點了。馬上前往第一個目的地:花蓮溪出海口。這裡很開闊,可惜天氣是大陰天。幾位釣客開著吉普車直直開過沙灘,把魚餌甩出去後,就把釣竿插著,等魚上鉤。

晚餐是「一碗小」,有拉麵、麵線、冬粉、泡饃,搭配牛肉和羊肉,以及紅燒、清燉兩種湯頭。我點清燉羊肉麵線, JC 點的是清燉牛肉麵線。我們都是點小碗的,因為還要吃別的東西。

一碗小

October 8, 2010

異鄉人

卡謬(Albert Camus)是不是存在主義者,我沒有能力討論,只能簡單說說這本《異鄉人》給我的感覺。

莫梭槍殺了一個阿拉伯人,故事前半便在鋪陳他為何殺了人,以及他本身是個什麼樣的人。故事後半的重點在於莫梭接受審判的過程,尤其是在法庭上兩位律師的辯論、證人的證詞。

主角莫梭比較像個旁觀者,不只旁觀他人的生活,在面對自己的生活時,他也像個、是個旁觀者。也許封底的文案「他鳥瞰自己,也鳥瞰他人」就是這個意思。

檢察官以莫梭在母親的葬禮上「表現冷漠」,又在隔天去海邊玩水、交了新女朋友、和新女友去電影院看喜劇哈哈大笑、和一位拉皮條的人做朋友,並預謀殺人,控訴「這個男人帶著一顆罪犯的心埋葬了母親」。莫梭在聽取檢察官「剖析犯罪心理」的時候,還認為對方的觀察有條不紊,甚至言之成理。

作者用了很大的篇幅來描寫檢察官試圖讓陪審團瞭解被告是個怎樣(壞)的人,可是被告究竟為什麼犯罪的細節,檢察官卻沒有深究。整個審判過程的高潮是從被告的律師口中說出:「這可以說是本次訴訟的最佳註解。所聞盡是模稜兩可的主張,無助於釐清真相!」而莫梭就在這樣「荒謬」的審判中,被判極刑。

October 6, 2010

金閣寺

去年到金閣寺時已晚,只能匆匆在寺裡走馬看花。站在鏡湖池畔,看著金閣和倒影,看著金閣本身的衝突和矛盾。但是,我知道現在的金閣是 1950 年燒毀後重建的,光是這樣的心情,和《金閣寺》主角溝口看著那座原本的金閣,就有著十萬八千里的差異。

金閣寺

September 24, 2010

愛拉與穴熊族

忘了是在哪裡看見《愛拉與穴熊族》被推薦,於是到圖書館借來看。我只看了第一部到第三部上半,覺得吸引我的程度每下愈況,從台北市立圖書館的館藏量和 aNobii 上的擁有人數來看,第一部的數量都遠遠高於其他本,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其實數量已經說明了好看的程度。

故事背景是尼安德塔人和現代智人同時存在,而主角愛拉是一位現代智人,五歲時卻在意外後被尼安德塔人(穴熊族)收養長大。

Ⅰ‧《愛拉與穴熊族

舊人種在面對新人種時,一開始要不要接納就是個大問題,接納之後,由於愛拉不像穴熊族靠古老記憶行事,所以她的想法、作法都帶給穴熊族很大的衝擊。從這本書裡,很清楚可以看到,舊人種認為新人種和新想法是多麼荒唐、多麼可笑,甚至可怕。但是愛拉仍舊抵擋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和本性,沒有完全被穴熊族同化,一再挑戰、突破穴熊族的傳統,但給養母、巫師和頭目帶來莫大的困擾。最終還是被新頭目給逐出了部落。

September 5, 2010

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

2010-08-05

中午頂著大太陽去市圖北投分館,準備去殺底片,結果今日休館(倒)。還好旁邊就是北投溫泉博物館,邊參觀邊拍照,用了三小時。今天的心得就是:我需要一顆廣角鏡,甚至想把 50mm 換成 35mm,但如果有廣角鏡就另做考量。

因為想拍圖書館整個外觀,所以在旁邊繞,發現附近唯一可以進入的高樓是凱達格蘭文化館,就進去看看能不能找到好的拍照高度、角度。在裡面晃了一圈,沒有找到理想的視野,而凱達格蘭文化館的設計也蠻不好的。

回程在全家便利商店買了杯拿鐵,不可思議的淡(個人觀感),老闆我要退錢!但我想這是因為我被以前公司後面的咖啡店「加咖好」養大了胃口。

北投溫泉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