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12, 2009

The World of China Inc.


credit: Thomas Crampton

中國企業近年在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大舉投資,這篇以大洋洲的國家巴布亞新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位於大洋洲)為主要場景,描述中國企業、中國工人、當地政府、當地工人之間的緊張關係,許多國家都有發生「反中國」暴動。所謂的緊張關係包括
  • 建設常由中國工人來做,其中有些是非法工作;
  • 工人親戚到當地賣便宜中國商品,危害當地人創業;
  • 建設帶來的環境破壞;
  • 中國企業不遵守國際勞工法規所保證的最低薪資和工會保護、不平等對待當地工人;
  • 當地政府為了不流失中國錢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 中國企業賄賂當地官員的醜聞。

TIME 雜誌原文

為了換取天然資源,中國資助對方興建體育場、醫院和昂貴的政府辦公室。但有些國家開始不願意為中國人鋪上紅地毯。中國資助的基礎建設,常常是由中國來的工人興建,降低了受助國的財務利益。興建所需的材料也幾乎由中國運來,從泡麵到衛生紙。不只是中國工人,幾年之內,他們的親戚也到當地開設商店,賣便宜的中國商品,進而危害本土創業家的生存。

被中國公司雇用的當地人表示,中國公司並不遵守國際勞工法規所保證的最低薪資和工會保護。過去 3 年,反中國的暴動在各地發生,從所羅門島、尚比亞、東加群島到賴索托。在越南,一個計畫由中國營運、價值 1.4 億美元的露天開採鋁土礦,遭到革命英雄武元甲將軍(General Vo Nguyen Giap)公開譴責,原因是「對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嚴重風險」。

5 月,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反中國暴亂震撼全國,中國商店遭到洗劫,數人死亡。「我們的木材,我們的礦產,所有的東西都去了中國,」摩爾斯比港(Port Moresby,巴布亞新幾內亞首都)非營利組織環境法規與社區權利中心的創辦人 Damien Ase 說,「但我們所獲得的回報卻很少。」

去年 12 月, Ramu NiCo (中國冶金科工集團子公司)在 Ramu 河上蓋了第一座橋,該公司也鋪了一條路穿過森林,幾年前,要在森林裡走 10 小時,才能從礦區走到河邊,現在開車只要 30 分鐘。

7 月,雙方的關係到達新低點。一名巴布亞新幾內亞主要礦區的檢查員,以健康與安全的因素,下令所有 Ramu NiCo 公司的建設都必須暫停,一個月之後, Ramu NiCo 做出「顯著的改善」才說服政府讓工程得以繼續。

去年,當地工人認為遭受工作場所的種族隔離,所有的東西,從食物、廁所、薪水到宿舍,都比中國工人的差很多,而以彈弓傷害了 3 名中國工人。「中國人把我們當作禽獸」,一名焊工 Nenge 說,「沒有休假;有時候用罐頭魚肉當作加班工資,茅坑很髒很臭。對我們這麼惡劣,他們怎麼還能這麼尊敬自己呢?」(How can they respect themselves after treating us so poorly?)

國際學術機構也針對環境議題發聲。澳洲的礦業政策研究所(Mineral Policy Institute)認為, Ramu NiCo 公司保證礦產廢料不會毒害魚類,其所依據的數據有「嚴重的缺陷」。

不像其他中國國營企業, Ramu NiCo 公司為了修補形象而做了很多:
  • 迅速回應國際媒體的問題
  • 公布完整的專案永續性報告
  • 公司有英文網站,上面寫著一些適合《財星》 500 大企業子公司的詞語:永續發展、競爭效益(competitive benefits)、跨文化人力資源。
  • 擴大在受礦區影響區域的學校和衛生中心
  • 贊助教會活動
  • 同意讓當地地主團體擁有公司 2.5% 的股權

去年 12 月,巴布亞新幾內亞警方逮捕了 223 名非法工作的中國人,因其所持的護照是不能工作的。 Ramu NiCo 公司抱怨當地政府動作太慢,紙上作業需要耗費幾年的時間,他們被迫規避法規。當地法規限制外國人只能從事當地人無法勝任的工作,而且必須要會說英語或皮欽語(pidgin)。

然而巴布亞新幾內亞也不想失去中國資金,於是雙方互相妥協。例如礦區的中國工人必須參加英語課程,但是每一個我在 Ramu 和 Basamuk 地區談話的中國工人都說他們從來沒有上過這種課。雖然保證工作場所裡的中國工人都是工程師或專業人士,但我看見中國工人在工程殘骸上揮汗,做著當地工人也能做的低技術工作。

就連政府的勞工與工業關係部(Department of Labor and Industrial Relations)也知道政策和實際的差距。我到勞工與工業關係部旁邊一間中國人開的酒吧,劉老闆跟我說的就是一個誇張的中國移民故事。當我問到護照,他笑笑地說,移民在這裡並不是個問題,「當地人不會做生意,他們政府也知道,」劉老闆說,「當地人如果賺到錢,馬上就買酒花掉了。中國人不是來這裡享受生活的,我們只是來賺錢。」

中國政府學到,它無法像在國內一樣輕易地遮蓋海外的政治醜聞。舉例來說,巴布亞新幾內亞當地媒體就大幅報導當地的貪官允許中國移民買該國的護照,該國首相 Somare 在 5 月也說:「我們知道有些人說『你給我六罐(啤酒),我給你一本護照。』」

7 月,那米比亞(位於非洲西南部)檢察官指控,與中國一家國營安全掃瞄儀器製造商有接觸的業務代表,涉嫌在 2008 年賄賂當地官員,以獲得 5500 萬美元的合約。截至去年為止,威視公司(Nuctech)的最高領導人,不是別人,正是胡錦濤的兒子胡海峰(註)。雖然胡海峰並未公開涉入此案,但中國立即在國內封鎖了這條新聞。(另外,歐盟也正在調查威視公司是否在歐洲有違法行為。)

在所有關於中國資金湧入非洲、拉丁美洲和亞洲的爭議中,事實是中國的海外勞工並沒有衣錦還鄉。一位在 Ramu 礦區工作的四川工頭陳明(Chen Ming),來巴布亞新幾內亞已經 18 個月,每週工作 7 天,他不重視休假,「因為在這裡什麼事都不能做」。同樣的工作,他在中國國內賺的錢還比較多。中國的失業率正在上升,他花了好幾個月在家鄉找到一份工作,「那不是一份好工作,但我還能怎麼辦?」他說,「我要吃飯,還要寄錢回家。」

對陳明和其他工人來說,包括中國工人和當地工人,他們要的只是生存。但是中國的大企業,以及當地政府,要的是能改變世界的財富,少一毛都不行。(they expect nothing less than the kind of fortunes that will reshape the world.)

註:威視公司涉嫌行賄在納米比亞遭調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