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Marketing.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Marketing. Show all posts

July 29, 2016

成長駭客行銷

成長駭客行銷:引爆集客瘋潮的新實戰力

天下雜誌,2016 年 2 月 24 日上市

推薦指數:★★★★☆(4/5)

成長駭客行銷

如同作者引用成長駭客諾亞・凱根(Noah Kagan)的話,「行銷在乎的事情從未改變:顧客是誰,以及顧客在哪裡。」那麼成長駭客和傳統行銷又有何區別?差異在「成長駭客的工作正是以更科學、更能衡量成效的方法,專注在『誰』和『哪裡』。」

而之所以能夠用「更科學、更能衡量成效的方法」,很大一部分原因便在工具,大抵也就是網路、社群、大數據、App 等一大串相關的工具。因為有了這些工具,做法才得以不同。我們不能回頭去質疑以前的行銷人,花大錢做廣告,卻難掌握與衡量其成效,就像我們不能對兩百年前的人說:「天氣熱為什麼不吹冷氣?」

February 1, 2010

人際影響力


credit: Wikipedia

根據維基百科上的說明,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 Stanley Milgram 做了一個連鎖信的實驗,發現想要聯繫兩個互不認識的(美國)人,只要透過 6 個人就可以了。這就是「六度分隔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Karl Bunyan 在 Facebook 上做了一個 Six Degrees 的應用程式(application),使用者有 580 萬人,發現其所有使用者之間平均的分隔度(separation)是 5.73 度,最多則是 12 度。這應用程式現在已經無法使用了。

微軟兩位研究員 Eric Horvitz 和 Jure Leskovec,在 2006 年分析 1.8 億個 Messenger 使用者的 300 億則對話,發現任兩人之間的分隔度數平均是 6.6 度。(via shiaoshin

但是,聯絡得到,並不表示你會受到他的影響。

January 5, 2010

獅與冠的傳奇—麗思‧卡爾頓

獅與冠的傳奇—麗思‧卡爾頓作者:Joseph A. Michelli(約瑟夫‧米其里)
譯者:袁世珮
出版社:McGraw-Hill(麥格羅‧希爾)
出版日期:2008 年 10 月 25 日
ISBN:9789861575551

我相信,Ritz-Carlton(麗思‧卡爾頓)這個名字,在服務業相關科系的學生心中,都有一個位置,原因無他,只因它的服務足以登上教科書,而且是正面的案例。

看完這本書,就像看了半本服務業(行銷)的課本,
  • 黃金準則Gold Standards)開始定義 Ritz-Carlton,由 20 項基本原則修正為 12 項服務價值
  • 看一家豪華旅館如何重視、尊重第一線的服務人員,審慎的徵才,教育、訓練、信任並授權員工;
  • 看領導團隊如何落實內部行銷,照顧員工甚至員工的家人,建立卓越服務的企業文化,員工再為顧客、潛在的顧客甚至社區和陌生人,用心創造驚豔時刻、終極的顧客經驗;
  • 看 Ritz-Carlton 如何透過流程、機制、系統,將驚豔時刻在全球各地的飯店流傳,並表揚傑出的服務人員,再強化企業的文化;
  • 看一家頂尖企業對品牌延伸的看法和作法。

May 20, 2009

@Starbucks

紐約時報 5/18 報導〈New Starbucks Ads Seek to Recruit Online Fans〉, Starbucks 最近展開一系列行銷活動,其中一個是在六大主要城市推出新的廣告海報(如下圖)。

Starbucks@twitter
Marilynn K. Yee/The New York Times

April 4, 2009

為什麼到處都是血汗工廠

今年 3 月 23 日,哈佛商學院校友佈告欄副編輯(Associate Editor of the HBS Alumni Bulletin) Julia Hanna 在哈佛商學院 Working Knowledge 網站上,發表了〈為什麼到處都是血汗工廠〉(Why Sweatshops Flourish)。

先解釋 moral disengagement,有人翻成道德脫節或道德脫離。根據維基百科上的解釋,這是一個社會心理學的名詞,是指一個過程:藉由停止自我譴責(self-condemnation),把自己的道德反應從殘忍的行為中抽離,說服自己「道德標準並不適用在某些特定情況下」。

September 30, 2008

橫山論壇:Birzman 啟動我的 5km 單車初體驗

橫山論壇:Birzman - 鄉村企業自創品牌之路
時間: 2008.09.27
地點:新竹縣橫山鄉橫山村潁川堂
與會人員: Don Chen(潁川堂主人)、 Lawrence Kuo(郭中村,鉅輪實業總經理)及 Birzman 團隊、 Jack Tsai(Heidrick & Struggles)、 Vincent Liu(Brand DNA)、 Lulu Hsieh(竹科單車推廣社)、 Feeling Huang(ZyXEL)、范揚田先生(意念工房)、黃牧師、彭嘉煒先生(前聯合報系記者)、 Jessie、 thinkerCKD。


November 8, 2007

「奧客」不是每次都能佔到便宜(下)

Part Two: Systems Thinking

就以 ericsk 文章中的情境(餐廳)為例,想像你正在一家餐廳裡,請問有什麼會影響你的消費體驗?包括餐點的可口與否、服務人員的態度、餐廳的裝潢布置、音樂是否符合餐廳風格、空氣中是否有適當的氣味,一直到燈光、衛生與其他客人的行為(例如談話音量),「服務環境」中會影響顧客體驗的元素眾多,重要性也不相同。

服務環境就是一個系統,包括參與其中的「人」(店員、顧客甚至不露臉的主管),透過「環狀思考」可以知道,系統裡的元素不僅會互相影響,還會回過頭來影響自己。我們把焦點縮小,關注在「人」組成的系統。

November 7, 2007

「奧客」不是每次都能佔到便宜(上)

funP(推推王)上看到 ericsk 的文章:不當「奧客」更好。我想分成二個部分來延續「奧客」這個話題,第一個部分是(服務業)行銷面,第二則是從系統思考的角度來看。

Part One: (Services) Marketing

奧客、奧客,什麼樣的人會被稱為奧客?根據 LovelockWirtz 的說法,就是有意無意做出不適當的行為,而造成企業、企業員工和其他顧客困擾的顧客。Lovelock 稱這種顧客為 jaycustomer, jay 在字頭有「stupid」的意思。二位學者將奧客分為六類:

September 19, 2007

部落格置入性行銷已到了盡頭?

偶然看見 V 怪客的電子商務怪談裡的一篇文章《本站未加入置入性行銷》,看著看著就連到 Jas9 Taipei 的《置入性行銷黑白標章語法》, Jas 還做了幾張可愛的貼紙響應。腦袋裡馬上浮現前幾天在 HEMiDEMi 收藏的一篇書籤,是聯合新聞網的報導:《部落客在跟你博感情,還是拚業績?

置入性行銷(product placement)」這名詞在台灣最近幾年才突然走紅,但其實很多地方(尤其是好萊塢電影)早就操作得如火如荼了。最經典之一便是 007 系列電影 James Bond 的跑車,近期的《變形金剛》更有人評論根本就是長達二小時的通用汽車廣告。

March 19, 2007

《HBR》意外的有力人士

HBR 中文版 2007 年 2 月號
意外的有力人士 The Accidental Influentials
作者 Duncan J. Watts (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教授)

內容摘要

傳統傳播學的「兩級傳播理論(two-step flow of communication)」認為,資訊由媒體流向意見領袖,再由意見領袖流向其他人。

June 16, 2006

「服務行銷專題」期末心得

第一次老師上課時,便提出服務行銷與一般產品行銷的不同處,亦即服務(行銷)的特色:無形性、不可分割性、不可儲存性以及異質性。這些特性導致傳統的行銷 4P 並不足以彰顯或涵蓋服務行銷的關注焦點,因此產生了服務行銷的 8P,較傳統 4P 多了實體設施(Physical facilities)、人員(Personnel)、流程(Process)以及公共關係(Public re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