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Aesthetics.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Aesthetics. Show all posts

May 29, 2011

許舜英的《購物日記》

在書店裡看到由漫遊者文化出版,許舜英所著的《古著文本》和《購物日記》,有分開販售也有兩本共同盒裝的,我買下《購物日記》有一半是因為裝幀(ㄓㄥˋ),三分之一是因為內容,剩下的六分之一是因為工作上或許可以參考。

網頁上的說明知道,兩本書的裝幀是由陸智昌先生操刀,圓背精裝、極簡風格,再搭配雪芙紙的觸感,捧在手上閱讀極為享受。當天也注意到由遠流出版由林夕所著的《十方一念》,也是這種白色極簡的封面設計。《購物日記》連最末頁的 CIP 和版權頁也都經過設計,風格一致,可見在裝幀上投入了很大的心力。

在《購物日記》裡,我特別推薦「我,是家庭主婦」、「二○○九春夏必備單品——薏仁蒟蒻綠豆湯」和「新品種資訊發表會」三篇,最後一篇特別適合需要大量吸收資訊的人。

March 11, 2008

我讀蔣勳《孤獨六講》之六

卷六 倫理孤獨 - 我們可以對抗恨,很難去對抗愛

倫理與道德

倫理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包含「應該」如何應對進退,例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重視群體文化的儒家社會裡,似乎比較少談到如何成為獨立的個體,往往是用群體的角度來看個體,以及個體之間的關係,所以人一出生,就有五倫,和身邊的人有各種的關係,形成人際關係網絡。蔣勳認為「倫是一種分類,一種合理的分類……當歸類是不合理性的時候,我們會用一個詞叫做『亂倫』……亂倫就是將既有的人際關係分類重新調整,背叛了原來的分類原則,甚至對原來的分類原則產生懷疑,因而提出新的分類方式。(p.237)」當我們在與不同分類的人互動時,有不同的行為規範,典型的「親疏有別」就是如此。

March 8, 2008

我讀蔣勳《孤獨六講》之五

卷五 思維孤獨 - 哲學的起點是懷疑

走下你的推論階梯

蔣勳認為「孔子的哲學,常常是一種結論式的原則」,例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聽了之後不用想太多,照著做就可以了,而希臘哲學則注重推論的過程,以不同角度切入一件事並加以討論,例如柏拉圖在《饗宴篇》以不同的身份討論「愛」(p.200),又如德國哲學家黑格爾(Georg W. F. Hegel)提出的「正反合」辯證法(p.196)。莊子的哲學也有較多思辨的可能(p.211),例如莊子會想:到底是在爛泥巴裡爬的烏龜比較快樂,還是被宰殺後供奉在黃金盒子裡的烏龜比較快樂?(p.223)產生結論不是不好,給孩子結論也不見得不好(p.211),但太快出現的結論、沒有思辨過程的結論,就沒有意義,反而是思維最大的敵人(p.202)。

March 5, 2008

March 2, 2008

我讀蔣勳《孤獨六講》之三

卷三 革命孤獨 - 革命是一種青春儀式

在《卷三》裡,年輕、夢想、革命、失敗者、詩和美這幾個概念是一直纏繞在一起的。

蔣勳《孤獨六講》

February 29, 2008

我讀蔣勳《孤獨六講》之二

卷二 語言孤獨 - 每個人都在說,卻沒有人在聽

既精確又誤導的工具

在看卷二的時候,雖然主角是語言,但我覺得文字也包含在其中,或許可以把文字看做是寫在紙上的語言、書寫狀態的語言。「語言本來就是兩面的刀,存在一種弔詭,一方面在傳達,一方面在造成傳達的障礙。(p.93)」雖然語言和文字不是溝通的全部工具(肢體語言也可溝通),但二者的重要性無庸置疑。不管是語言或文字,都必須「放到一個情境裡去解讀」(p.81),也就是說,一段語言必須連同當時的前後文(context)去理解,搭配傳達者的情緒、語氣,對事件的來龍去脈完整瞭解,才不致變成斷章取義和誤解。

February 26, 2008

我讀蔣勳《孤獨六講》之一

書名:孤獨六講
作者:蔣勳
出版:聯合文學 2007 年 12 月 20 日初版 15 刷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5227180

孤獨六講

卷一 情慾孤獨 - 沒有與自己獨處的經驗,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

儒家思想、以儒家思想為主流的文化和社會,是卷一的主軸,老莊、竹林七賢則是作為對照。

February 22, 2006

讀書筆記:美學是什麼_20060221

這學期修一門「美學消費與後現代行銷」的課,第一週討論主題為「美學是什麼」,這是我的讀書筆記。

《第一部份》
指定閱讀:李澤厚(1996),美學四講,台北市;三民。

在談論「美學是什麼」之前,作者提出了一個更根本、更令人深思的問題:「有沒有美學?」美能不能成為一門學問?在各式各樣「美」的現象中,有沒有一些共同的規律或標準存在?換句話說,有沒有什麼現象或型態,是所有人或大部分人都覺得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