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21, 2018

【筆記】數位創新論壇 2018 Day 1

有機會去聽數位創新論壇(Digital Innovation Forum 2018),做了些筆記,很不完整,還請多包涵。*記號是我的想法。

Day 1, 2018-07-19

相關報導:
  1. 索非亞都來了,最大咖的講者齊聚台北DIF,詹宏志:想讓全世界看到台灣 by 《數位時代》
  2. 搭華航貨艙抵達,機器人蘇菲亞在台灣的第一個下午是怎麼過的? by 《數位時代》
  3. 機器人蘇菲亞揭DIF論壇序幕,詹宏志:她是未來世界的最好象徵 by 《數位時代》

Keynote 1:解讀全球數位化的機會與挑戰
Toomas Hendrik Ilves(愛沙尼亞前總統)

  1. 政府組織是科層組織,是sequential的流程,e-governance則是parallel的系統,例如一個寶寶出生,相關的資訊就會「同時」發給需要的政府單位。
  2. political will是推動e-governance的關鍵之一。
  3. 系統做好還可以輸出到其他國家。
  4. 可能總統本身是個geek才有辦法推動吧。*
相關報導:
  1. 數據大使館、數位身分證、官方密碼貨幣——看愛沙尼亞的小國大想像 by 《數位時代》

Keynote 2:下一個科技世代:發展你的「維基未來」
Jimmy Wales(Wikipedia創辦人)

  1. Facts matter. Wikipedia花了很多人力(志工),也設計機制把關。 
  2. 對抗假新聞,現在正發展WikiTribune,透過Wikipedia的模式。 
  3. 曾經做數位版的百科全書,由專家執筆,一開始的十幾篇文章就花了20-25萬美元,失敗。 
  4. 曾經做過一個網站,要將餐廳菜單弄上網路,但說服不了餐廳老闆。(有時候會失敗是因為時機還未成熟。*)
相關報導:
  1. 集結社群力量的新聞平台,維基百科創辦人威爾斯讓《維基論壇報》成真正異言堂 by 《數位時代》

Panel 1:逆向創新,數位經濟下的全新商務模式
主持人:Maura Fogarty(BBC新加坡編輯)
與談人:Jimmy Wales(Wikipedia創辦人), Bernd Barkey(Bosch執行董事), Geoffrey Prentice(Skype共同創辦人), 陸學森(Gogoro共同創辦人)

  1. 重點是你要解決什麼問題,科技只是工具。 
  2. 論壇中有看到類似的影片,但我想特別放在這裡,和「科技/技術只是工具」一起看。*



Panel 2:擁抱創新,建構數位金融生態系
主持人:Kobsak Duangdee(泰國銀行協會祕書長)
與談人:林信秀(Nobuhide Hayashi,日本瑞穗銀行總裁), Michael Turner(PERC創辦人), 曾文雄(德意志銀行新加坡分行全球交易金融總裁)

空白


Keynote 3:建構虛擬世界,體現未來新視野
Craig Peterson(VEFXi執行長)

  1. display的演進,從 2K, 4K, 8K. 16K...當消費者看不出4K和8K有何差別時,如何吸引購買?
  2. 從2D, 3D, AR, VR, MR, XR...再到holographic。 
  3. 以後不需要特殊眼鏡,不需要手套,也能身處在虛擬世界,「感受」到物品。


Panel 3:探索AI與人類共創文化的100種可能
主持人:王志仁(數位時代總主筆)
與談人:Sophia(世界首位機器人公民Android Citizen), 杜奕瑾(台灣AI實驗室創辦人), Phil Libin(Evernote共同創辦人暨前執行長)

  1. 可以這樣想,我們有幾%是人、幾%是技術,衣服也是技術,眼鏡也是技術。以後技術的比重會變大。
  2. 杜奕瑾:就像保母不會取代媽媽,為什麼要擔心AI會取代人類? 
  3. 何謂人(human)是個滿哲學的問題。
相關報導:
  1. 自曝還沒有自我意識,與會笑、會生氣的機器人蘇菲亞聊天有意義嗎? by 《數位時代》
  2. 為何外界都好奇蘇菲亞會不會「做夢」?一個關於人工智慧的浪漫想像 by 《數位時代》
  3. 不怕中國AI超車,杜奕瑾:重視隱私是台灣優勢 by 《數位時代》
  4. 擁有公民權的機器人索非亞,是過度崇拜還是開創新局? by 《數位時代》


Keynote 4:機器大進擊:工作的未來與未來的工作
Phil Libin(Evernote共同創辦人暨前執行長)

  1. 大約每隔10年就有一波科技熱潮,1980年代的PC,1990年代的dot com,2008年的mobile,2018年的AI。
  2. 如何判斷一項技術是否要起飛了?當人們(業界)對這項技術的問題(思考)從「如何生產/製造」轉向「設計」(怎麼讓人更方便使用,UX)的時候。
  3. AI產品要具備:(1) responsive, (2) empathetic, (3) improving(隨著使用而不斷改善)。AI產品要know the user,不是要讓user去學習使用AI產品。
  4. 何謂好的AI產品?不是要讓AI假裝人類(像Google那樣打電話去餐廳訂位卻不表明AI身分,會有問題),而是讓使用者在使用AI產品的時候「覺得自己更像個人」。「我打電話給航空公司要改機票的時候,雖然電話那頭是個真人,但他讓我覺得自己不像個人。」
  5. (應該要)讓AI像牧羊犬,good at work, smart,但你不會期望牧羊犬要會講笑話。
  6. 新科技會消滅某些工作,但也會創造出新工作。
  7. 現在不是要擔心你的工作會不會被AI取代,而是要去思考不要讓你的小孩去做哪些工作。


Panel 4:擁抱創新,開創數位治理新未來
主持人:Maura Fogarty(BBC新加坡編輯)
與談人:Toomas Hendrik Ilves(愛沙尼亞前總統), Shiumei Lin(UPS亞太區公共事務及永續發展副總裁), 葉劍壽(新加坡國家電腦局前執行長), 唐鳳(台灣數位政務委員)

空白

前往:【筆記】數位創新論壇 2018 Day 2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