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我又用眼淚洗滌了自己。
昨天(6 月 23 日),一位好朋友說他買了票,臨時有事沒辦法去看,問我有沒有興趣,他告訴我這部片是改編自喵導的哥哥的真實故事,他願意自費請快遞把票送到我這兒來。我相信這位朋友的推薦,聽到「真實故事」我就很有興趣,在確認過快遞費用不會超過票價之後,我就厚臉皮地說我要去(以前我很可能因為不好意思而找個理由拒絕別人的好意)。昨天下午我就拿到票了。
當我正準備開始期待的時候,突然接到消息,大老闆隔天下午 5:30 要約一位我正在接洽的作者見面,雖然我預估不會耽誤到 8:00 開始的電影,仍免不了有點擔心。會面結束,我到中山堂附近時剩下 20 分鐘開場,就近買了一個三明治一瓶罐裝咖啡,坐在放映場地外面突兀地一個人吃著。
沒想到今天(6 月 24 日)是台北電影節開幕,沒想到《翻滾吧!阿信》是開幕片之一,沒想到劇組人員和張艾嘉主席都到場,沒想到有些劇組人員也沒有看過完整的影片。
我的朋友寫了一篇很棒的介紹推薦文〈飲熱血,看猛男,這裡通通有:「翻滾吧!阿信」〉,我不會寫得比他好,所以我就單純寫寫自己的觀後感。一定要提醒一下讀者,既然觀後感很難不提到劇情(而且一定是很 personal 的),我乾脆就放開來寫了。
我說這部片有抓到一些台灣人成長的共同記憶,也許是因為這些元素和我自己成長的過程有共鳴。第一個地方是兄弟之間的感情,阿信是長子,弟弟對他的感情,是想跟他一樣,又不想跟他一樣,當小流氓要搶走那塊金牌的時候,這份感情毫無保留地爆發出來。
第二個地方是媽媽阻止阿信練體操。放映後的 QA 時間,有一位女生提到她爸爸用消極的方式阻撓她練空手道,她邊說邊哭。我小時候也很想加入學校的棒球隊,體育老師大概也覺得我有些可塑性,問我要不要加入,我跟老師說媽媽不會答應的。後來老師打電話到家裡,結果如我所猜。我想,在我小時候那個年代,像我媽媽、阿信的媽媽、那位練空手道女生的爸爸這樣的父母,應該不在少數,儘管原因可能有很多種,但很多小朋友都曾因為家長不同意而不得參加或不得不中斷自己喜愛的運動或課外活動。那種得不到最親愛的人的支持的感覺,對幼小的心靈是很殘忍、很殘酷、很傷心的(對大人也是如此)。從那位女生邊說邊哭和我自己的經驗看來,這種傷心和失望很有可能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二三十年甚至一輩子。
第三個地方是親子關係。在這部片,阿信和媽媽關係惡化的導火線就是媽媽不讓他練體操,在家裡吃飯寧願看電視也不願意看媽媽,和媽媽相隔三公尺還硬是要弟弟傳話,之後阿信就和摯友去混街頭了。這和我的情況也類似,只不過我沒有混街頭的膽識。當阿信的媽媽第二次出現在教練辦公室,從阿信的反應就可以知道那種不信任感、排斥感有多麼強烈,又能持續多麼長久。劇中阿信和媽媽和解了,但我還沒有。我每次都和朋友說,我從國中開始叛逆,一直到現在都還沒有結束,是真的。父母的出發點總是愛,但方法不見得能被小朋友接受(又讓我想起《孤獨六講》中「母愛是暴力」),這「方法」好像就稱為程序正義。
第四個部分是八○、九○年代的元素,例如 call 機。BB Call 是當時一個很重要的標誌,我高中時也跟著同學趕流行去辦了一個,嗶嗶聲在那時是「潮」的代表,就算沒人 call 也要有一個才行(我就是這樣)。前幾天的新聞讓這份緬懷之情添了幾分感傷:呼叫器將走入歷史。除了 BB Call 之外,還有杜德偉的歌,或許是搭配場景的需要,而沒有選擇張學友的歌(是,這是我的偏見)。
光是以上這幾點,就讓我淚流滿面了。下班前原本已經深感疲倦,但故事一開始就讓我完全醒來,跟著劇情起伏,接受它的療癒。如果滿分是 5 分,我給《翻滾吧!阿信》的分數是 4.9。它本身就是個好故事,張力強。說故事的方式則是四平八穩,以我非常不專業的判斷,似乎沒有跳開《海角七號》的影響,或者說,似乎沒有超越《海角七號》。有些笑點、有些梗安排得稍嫌刻意,有些轉折看似離奇,不過也許是真實的情況。
戲劇性十足的故事,加上不扣分的敘述方式(我不專業卻又嚴苛),就足以讓《翻滾吧!阿信》成為值得進戲院看的片子,也讓我在聽完 QA 之後才想起還沒吃到一頓可以稱為晚餐的晚餐。
問卷上有一題,「翻滾」對你有什麼意義?(或是,對你的意義是什麼)。我很「正」地這樣回答:人生就是不停地翻滾;在身上留下疤痕,只為了能滾出自己的一塊小天地。
回家途中,清醒地呼吸著下雨過後沒那麼糟的空氣,感受著每一滴灑在身上的雨水,盤算著也該是再回到球場的時候了。
ps. 在台灣,「正」用來形容漂亮的女生;在中國,「正」用來形容無趣的男生。這是加藤嘉一告訴我的。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
ReplyDelete好有過來人經驗的一篇觀後感!
ReplyDelete希望這種熱血能繼續支持你在出版業的小宇宙裡,不。停。翻。滾!
我翻~
以我的情況來說,看電影,有時會刻意尋求共鳴,所以是療癒,因為會覺得有人懂我的心情。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