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業評論》全球中文版 December, 2006
Authors: Sylvia Ann Hewlett and Carolyn Buck Luce
譯者:譚家瑜
相信大家對「超時工作」這個詞並不陌生,但究竟每週工作多久算是超時工作?是什麼因素促使超時工作愈來愈普遍?員工又為什麼願意超時工作呢?「極限工作」又是什麼呢?
首先釐清「極限工作(extreme jobs)」和「超時工作」的不同。
「超時工作」單純指工作時間長;而「極限工作」除了每週工作超過 60 小時、高收入之外,還有龐大的工作壓力。作者列出極限工作的 10 個特點,只要具備其中 5 項,以及上述兩條件,就算是「極限工作者」。在此僅列出壓力最大的 4 種情況:
- 無法預期工作的進展情形;
- 工作時效緊迫、工作步調緊湊;
- 下班後繼續處理業務;
- 全年無休、全天候待命。
1. 競爭壓力愈來愈大
造成競爭壓力增大的原因有:(1) 由於企業組織精簡,使得高階的職位減少,意味著責任就落在這少數人,也造成「贏者全拿」的現象,同時也讓員工心甘情願比同事更加賣力工作,才有機會獲得升遷;(2) 企業大量雇用女性及不同國家(如中國、印度)的員工;(3) 健保與福利的成本上升,企業當然希望獲得升遷的員工能做更多事情。
2. 「極限」追逐風
從極限運動(extreme sports)到誰敢來挑戰(Fear Factor),大眾流行文化吹起一陣「極限」風。極限運動必須面對高危險的挑戰,重點不在征服高峰或巨浪,而在考驗個人的內在是否夠堅強,挑戰自己的極限。大家認為高度壓力的「極限工作」是令人嚮往、高尚的職業,「就像毒品一樣容易上癮」。
3. 科技的毒藥與補藥
以前的手機只能通話,現在的黑莓機(BlackBerry)則能隨時收發電子郵件,科技帶來便利也帶來束縛。
4. 職場變成社交中心
在現代生活中,職場已經成為專業人士的社交中心,況且與好朋友一起工作至深夜,也比較不會感到沈重。
5. 知識工作愈來愈多
現今工作本質上的轉變,需要「動腦」的員工愈來愈多,而「腦」是可以隨時攜帶、隨時啟動的。在工作場所交流知識和想法,激發彼此的思考,也讓加班沒有那麼痛苦。
6. 企業全球化營運
員工(尤其高階職位)需要出差至不同的時區,增加了工作時間,適應不同國家的文化也讓工作壓力變大。
為什麼員工願意接下「極限工作」呢?最大的原因是「工作刺激、有挑戰,能獲得成就感」。並不是每一位極限工作者都覺得自己被壓榨,在美國,有 66% 的極限工作者熱愛自己的工作,他們「抱著一股榮譽感認真履行工作承諾」。 64% 的極限工作者承認自願接受這種工作壓力和步調,這是 A 型性格的特徵。
然而「極限工作」對專業人士最大的壞處,便是健康和家庭生活都受到影響,包括夫妻關係與親子關係。由於夫妻之間不再有時間(與精力)對話、溝通,對家庭的興趣降低,不如在公司多準備一份報告。對許多專業人士來說,「家庭」與「工作」的角色已經對調:「家庭」成了壓力和罪惡感的來源,而「工作」卻成了避風港,是可以獲得讚賞和尊敬的地方。
對企業而言,長期下來並沒有好處。
- 25-44 歲的受訪者有 30%-40% 打算在兩年內離職,意味著公司的接班計畫會出問題。有 65% 的受訪者表示,如果升遷以後必須更賣力工作,他們寧可拒絕升遷。
- 極限工作者可能會批評其他不如他們賣力的同事,而造成其他同事的壓力。團隊運作可能無法順利進行。
- (我的想法)極限工作者受到家庭壓力而影響情緒及工作績效,來自家庭的壓力無法躲避,強壓的後果可能是將來的情緒崩潰。
延伸閱讀
How to Keep A Players Productive @ thinkerCKD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