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蒙古人。大家都知道他征服了許多地方,建立一個龐大的帝國。但對成吉思汗與蒙古人的認識,也很可能僅止於此。
作者(Jack Weatherford)是第一位獲准進入成吉思汗出生地與埋葬處「大禁忌」的西方學者,他與研究團隊花費五年的時間走遍蒙古的乾草原、山脈與戈壁沙漠,探詢成吉思汗的足跡。
蒙古人自認是匈奴人的直系後裔,匈奴即為「太陽子民」之意。在西元四、五世紀時,匈奴從蒙古乾草原出發,征服了從印度到羅馬的許多國家,但很快就被他們所征服的文化所同化。而蒙古語屬於阿爾泰語系,和日語、韓語略微相似,卻與漢語完全不同。
鐵木真(Temujin)幼時的生活十分坎坷,甚至淪為奴隸。為了反抗哥哥,鐵木真與弟弟聯手將之殺死,這時他才不到 16 歲,但已開始展現指揮的本能並使用戰術。鐵木真從自己的親身經歷中得知,後天的關係(例如義父子、義兄弟)通常比先天的血緣更可靠,因此鐵木真在往後的日子裡時常藉由結盟來鞏固、擴大自己的勢力。這與蒙古的傳統觀念(無親緣關係者即是敵人)大相逕庭。
鐵木真開始立下戰功,當然也失敗過。直到 1204 年( 42 歲),擊敗義兄(弟)之後,正式成為蒙古草原的主宰。在此之前,鐵木真早已是最會用兵、用計的蒙古戰士。建立了蒙古國之後,便是家喻戶曉的一連串征服。
蒙古軍學會攻城之後,初期時,戰爭發展的過程大約都像這樣:先勸降,蒙古軍對待投降的城市非常寬厚;不投降便攻城,利用快速的騎兵誘敵,搭配遠距離投射武器,甚至驅趕上次俘獲的百姓進入欲進攻的城市,使恐慌蔓延(心理戰)、食物短缺;擊敗軍隊後入城,將百姓趕出城外,對城市進行有系統地劫掠(搜刮);破壞農田與灌溉系統,使農地成為草地,以利蒙古軍隊下次回來;而後撤兵。
不曉得您是否發現,並沒有大規模的屠殺,因為戰爭對蒙古人而言,重點是戰利品,而非殺戮。然而,眾多遭征服的國家卻在蒙古撤軍後反叛,致使後來蒙古軍改變作法:在劫掠與破壞農田後,殺貴族,因為貴族是日後最可能造反的族群。至此,蒙古軍仍不佔領城市。在極少數的情況下,通常是為了報復特別嚴重的侮辱,蒙古軍隊才會屠城。蒙古軍隊開始佔領征服的國家是更後來的事情了。
蒙古人非常重視學習與應用。每攻下一座城,便學習並利用其技術改良現有的技術,包括農業與武器方面。成吉思汗更時常運用不同的戰術,一次比一次精良。成吉思汗的軍隊不拷打敵人,不會傷其四肢使之成殘,當時( 11-13 世紀)的「文明」國家與宗教領袖,例如拜占廷帝國的基督教皇帝 Basil 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紅鬍子」腓特烈(Frederick Barbarossa),卻流行透過公開拷打、毀傷四肢與器官的方式令敵人心生恐懼。
征服中亞時,成吉思汗已 60 多歲了。四個兒子之間開始為了繼位大汗而開始有了衝突,尤其是長子朮斥和二子察合台(三子為窩闊台,四子托雷)。 1228 年,成吉思汗在快要第二次完全征服西夏的前幾天,駕崩。而後由三子窩闊台繼位大汗。
此後,雖然蒙古的軍事力量逐漸走下坡、作風也變得殘忍,但仍能打勝仗。窩闊台甚至同時開闢攻宋與征歐二條戰線,將兵力投注在東西距離超過 8000 公里、南北緯度相差超過 100 度的廣大土地上。這項壯舉在二次大戰之前,沒有軍隊能及。拔都(朮斥之子)與蒙哥(托雷長子)的五年征歐相當順利,跨過中亞、俄羅斯、烏克蘭、波蘭、匈牙利,摧毀了將近十萬人的歐洲騎士團,騎士團從此一蹶不振。但攻宋行動未竟全功,讓南宋又苟延殘喘了 40 年。
窩闊台死後由其子貴由繼位, 18 個月後離奇身亡,蒙哥(托雷長子)成為大汗。蒙哥派二弟忽必烈出兵南宋,同時由三弟旭烈兀進犯阿拉伯人與波斯人的穆斯林國家。旭烈兀順利拿下巴格達,大馬士革則選擇投降,蒙古軍抵達地中海地區。 1260 年,蒙古軍在以色列境內遭埃及軍隊擊敗,停止帝國的西擴。
忽必烈的攻擊則是進展遲緩, 1258 年蒙哥親自率兵越過黃河,卻在隔年去世。蒙古帝國的版圖在蒙哥統治下達到顛峰。家族內的奪位鬥爭再次展開。忽必烈發動政變,成為大汗。
他以政治手腕征服中國,建立元朝(西元 1271 年)。忽必烈於 1274 年與 1281 年二次出兵日本,卻都遇到秋季暴風雨(後來日本人稱之為神風)而失敗,亦有學者認為是遇到颱風。忽必烈順利攻下緬甸、安南(越南北部)、寮國。之後征爪哇(印尼)又失敗。至此,蒙古帝國的擴張達到極限,波蘭、埃及、爪哇、日本四場戰役,劃定了蒙古帝國的邊界。
蒙古帝國的強盛不單是由軍事力量所支撐,還有許多精彩的內容在書中,包括貿易、金融、教育、人口政策、 14 世紀爆發的黑死病(即鼠疫),以及「蒙古症」一詞的由來等等。
作者認為,歐洲是蒙古和平(Pax Mongolica)最大的受益者,印刷術、指南針、火藥,以及中國與波斯的繪畫風格西傳,導致「文藝復興」誕生。蒙古人所主張的貿易自由、交通開放、知識共用、世俗政治、多教共存、國際法與外交豁免的精神,構成了近代世界體系的基礎。
成吉思汗,改變了世界。
後記:之前走了一趟柬埔寨,發現吳哥王朝( 9-15 世紀)有些建築便是建於 13 世紀,當時稱為「真臘」,書中地圖有出現此一地名,吳哥建築上的雕刻亦有宋朝人,顯示這二段歷史確實重疊了好多年。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