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類學家 M. Mead / 米德
#38. 沈芯菱 / 斗六高中應屆畢業生
沈芯菱將到清大人文社會系就讀,擁有 34 張電腦資訊專業證照、小學五年級就成立個人工作室的資歷,去唸資管系應該是正常的選擇。「台灣不缺電腦工程師,但很缺社會人文的人才。」這是沈芯菱的理由。
「人要常給,不要多拿,」沈芯菱的父母常常跟她這麼說。
部落格:草根台灣臉譜
#40. 賴樹盛 / 人道救援工作者
有位難民朋友,讀出了他心中的軟弱後,反而輕拍他的肩,說著,「沒關係,一切總會有辦法的,你終究只是你自己,努力做著你目前能做到的事情。別擔心,我們會陪伴著你的。」
書:《邊境漂流:我們在泰緬邊境 2000 天》
#41. 苦勞網 / 網路獨立媒體
當大多數媒體早已不再是為公眾服務的「看門狗」,如苦勞網般「體制外」、沒有利益包袱的獨立媒體顯得更加重要。「Don't hate the media, be the media. 不要恨媒體,來做媒體。」孫窮理強調。
苦勞網
#48. 夏惠汶 / 開平餐飲學校創辦人
我們不能用自以為是的功成名就來束縛孩子想飛的翅膀。
#53. 林懷民 / 雲門舞集創辦人
我想每件事都是艱難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難,除非你只想一動也不動地坐在椅子上,所以我覺得每一天都有它的挑戰。而且挑戰的內容不太一樣,如果問我覺得什麼是最好的時刻?什麼是最好的地方?
就是現在,就是這個地方。
我那天去明基演講,聽到李焜耀在跟內部同仁談願景,他用的是大陸的軟體,我突然發現簡體字的「願」是「愿」,多好,願景原來叫「原心」。
#54. 譚光磊 / 獨立版權代理人
「我把自己定位在書的偵探和傭兵,樂見各國好書互相流通。」國際版權代理這個難窺堂奧的領域,譚光磊輕易出入,與世界同步。
「好好寫,我會負責把你賣到全世界。」這是他對台灣作家的期許,儘管這種期待常被朋友取笑說好像在「販賣人口」,他衷心期盼這一天的到來。
部落格:灰鷹巢城
#55. 翁啟惠 / 中研院院長
「追求你的興趣,終身學習,而且要有社會責任,」他殷切的對年輕人說,而這三句話,也是他人生的最好寫照。
#56. 盧銘世 / 種樹的男人
盧銘世有一個信念,「只要是對的事,一定會有人呼應。」如果這個社會總是太忙碌,那麼就讓他起個頭,開始種樹,有人認同他的理念而陸續加入,那麼總有一天,美麗的樹林就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虛無夢想。而盧銘世的嘉義縣太保市老家,則成了第一個被「綠化」的對象。
#57. 呂紹嘉 / 指揮家
每個人都是以其所長來探求真理,而我則透過音樂來追求。我能從事我愛的工作,能實現自我並得到快樂,這就是幸福。
不求目的,慢下腳步,才是欣賞「美」的開始。
#58. 王偉忠 / 電視製作人
考上文化新聞系後,他一個南部窮小孩,身上帶著全家湊出來的兩萬塊到台北,新生訓練前一天晚上,在文化校園驀然看到山下台北繁華的燈火。他發誓,要在台北好好打天下,「有朝一日,要讓山下的萬家燈火統統認識我。」那豪氣,即使現在回想起來,依然滾燙著。
不知道多少次,脾氣大、滿口粗話的王偉忠氣得想衝口說,「我不幹了」。可是,每一次他都忍下來。「即使心裡常常在打鼓,我還是硬著頭皮走過來,就是要證明我行、我懂、我不土。」
#59. 蔡爾平 / 珠寶陶藝家
回首一路的崎嶇,蔡爾平在紙上寫下 impossible(不可能),然後把 i 改成大寫 I,再加上一撇,就成了 I'mpossible(我是可能的)。從不可能到可能,關鍵就在「我(I)」是否成長了。「生活有無限可能,生命有無比潛能,」蔡爾平勉勵年輕人,要做一個敢於夢想的人,只要有心,「心想必事成。」
#60. 邱淑容 / 超級馬拉松選手
只要去跑,就會跑到終點;只要去做,沒有什麼不可能。成功的唯一秘訣,就是堅持到最後一分鐘。
#65. 林媽利 / 台灣血液之母
研究是一條寂寞的路,拓荒工作雖然吃力,但一個國家必須要有人做這樣的工作,才能讓後面的人站在我們肩膀爬上去。
一些事情如果當時堅持,雖然當時困難、當時不利於自己,但如果不講、不做,將來發生了事情會後悔。這是林媽利一直的人生態度:她要做盡力的人,不是成功的人。
#69. 謝旺霖 / 《轉山》作者
「他們覺得『轉山』的宗教味太濃,要我考慮其他名字。」謝旺霖回憶。定稿前,出版社拿出調查數據說服他接受另一個「比較好賣」的書名,「我的答案只有一個,就是『轉山』。」
高中畢業的暑假,他一個人環島旅行,睡過教堂、火車站以及麵攤。回想那兩個月的流浪,他每天都有一百個理由放棄,但他堅持走下去。「就算失敗,我也要看清楚自己是怎麼死的。」
書:《轉山:邊境流浪者》
#70. 趙自強 / 如果兒童劇團團長
領悟到幽默感不是與生俱來,是不得不為的面對世界的方法,因為現實上自己的不完美,和青春期的完美主義衝突?「面對這樣的衝突,可以選擇笑,可以選擇哭,也可以無動於衷,然而透過嘲笑可以得到釋放。我自己找到一條活路就是自嘲,也慢慢理解所有的喜劇都來自悲劇;所有的自大來自自卑;所有的快樂都帶著一點點悲傷。」
#72. 李安 / 電影導演
「真誠地面對人性……真誠地面對自己,」兩小時的訪談裡,李安一再強調,用他溫和卻堅定的語氣,「你勇敢,願意真誠面對,會開拓出很多空間、很多思路。當在做這樣的開放時,那個能量會影響到你的觀眾,他會跟著進來。」
問:對你而言,成長是什麼?
答:成長有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就是對自己的誠實,包括你發現自己是怎麼一回事,包括你自己都不曉得的部分。這個地方有你個人的業障,也有你的共業,跟台灣這群人是 share 的,我們對於台灣歷史、中國歷史,都有一種共業。
成長很重要的,就是去面對它。
問:對你來講,人情味是什麼?
答:關切啊,溝通啊,相同的價值。不走極端,沒有那麼憤怒,人見人有親切感,不是只有交情沒有感情。是一種真的感情,可以信任,可以放鬆,可以互相依賴的一種感情。不矯情、不做作,很自然的,很舒服的一種感覺。
問:你曾說:「伯格曼在一開始就給我設下高標準,我為此感謝他。」現在你自己也成了很多年輕人的偶像,你最想跟他們講的是什麼?
答:勇氣,對真誠的勇氣是最重要的。我做很多東西,跟我是不是真的面對自己、那個掙扎有很大的關係。你是不是有摸到真正的自己,你是不是很真誠地去面對,這個是做藝術、做事情,一個很大的挑戰。
問:你曾鼓勵紐約大學的學弟妹們,要「不斷學習,勇於嘗試,面對失敗。」所謂勇敢,是不是一定要面對恐懼?你怎麼看恐懼?勇敢怎麼來的?
答:我講的勇敢是:面對真實的自我。人生有很大一部份是在掩飾自己,讓人家覺得我還可以。所謂的勇敢,跟真誠有關係,真誠面對自己,我本來是怎麼一回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