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17, 2007

大學生,你是被煮熟的青蛙嗎?

自從《斷網救大學生?不如教他「做選擇」》貼上黑米funP 之後,獲得了一些回應(黑米的討論比 funP 更多)與資訊,例如我們依然仰望星空提到的網路成癮(cyber addiction)、 Mr. Monkey 的質疑, Brian 和 Chitsaou 也寫了類似主題的文章(想救大學生?關鍵在於「睡眠品質」依然保守的台灣師範大學)。

我在《斷網救大學生?不如教他「做選擇」》中提過,如果老師和家長「只是」單方面地替孩子做決定,卻不教導孩子如何做判斷與抉擇,將使他失去做出好決策的能力,也學不會負責任。可是,別忘了,身為孩子的我們,也在這個系統(親子、師生),我們能做的,除了準備向老師進行抗爭之外,是不是也能透過別的管道(既然師長、父母沒有教)去學習,讓自己懂事,建立自己的價值觀,學會判斷(長遠來看)什麼是好什麼是壞,做出符合自己「長期利益」的決策?好讓父母師長覺得我們懂事,而不必以強制的手段來關心我們。

有些人是在大學時代才第一次離家生活,突然開闊的視野、琳瑯滿目的活動,擺脫了父母長久以來的貼身監控,告訴自己「該是出去闖一闖的時候了」。面對生活中突然湧進的選項,每一樣都新鮮、有趣,每一樣都想嘗試。當同學要去夜唱時,你怎麼能缺席?線上遊戲這麼好玩,就少你一個,怎麼能推辭?人家說大學要修課業、社團、愛情三學分,怎麼能不挑幾個社團參加?於是,夜唱、電動、社團、系隊、系學會、學生會、營隊、 BBS 、部落格、電視、電影通通照單全收。

每天都有這麼多事情要做,還有繁重的課業,所以「你選擇」開始熬夜。 12 點、 1 點、 2 點、 3 點;一天、一個禮拜、一個月。慢慢地,你「習慣」了每天都是從晚上 12 點才開始的生活,這是你經由每天的「選擇」累積而來的習慣。是的,你已經是一隻被煮熟的青蛙了。

國中、高中時,你每天都在六點半以前起床,就這樣維持了三年甚至六年。就算是被外力逼著做,但也證明你是可以早起的。但為什麼後來不行了呢?因為你是一隻被煮熟的青蛙,被「熬夜」、「晚起」、「惰性」、「unconscious」煮熟的青蛙。

我在 Brian 的文章《想救大學生?關鍵在於「睡眠品質」》留下這樣的回應:
Hi, Brian.
如您所說,住宿生睡眠的品質並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室友間的影響很大。但每個人對自己還是擁有決定權的。我聽過一個例子,有個住宿生堅持早睡早起,並在早起後慢跑運動,後來改變了整間寢室的作息。這例子就證明了這是做得到的,只是我們願不願意去做而已,也讓我們回頭反思,究竟我們是牢牢握住對自己的決定權(選擇權),還是在隨波逐流的同時慢慢地被「煮青蛙」,從而交出了對自己的決定權?
我承認這個早睡早起又慢跑的例子是少數,但正由於這是少之又少的例子,再加上這例子不是只有天才才能做到,就更點出了絕大部分的人都是在 unconscious 的情況下「被煮青蛙」的事實。

「熬夜、順從惰性、加入同學的遊戲戰局」,相較於「早起、學會時間管理、增進自己做事效率、拒絕同學」都是比較容易的作法,就像 Brian 在《要救大學生?問題在於「睡眠品質」(2)》說的一樣:
不幸的是,多數的人選擇比較 easy 的那一邊,打電動上網把妹開心?還是睡覺開心?人就是有惰性。而且最容易發生在遠離家鄉出外求學的那一年,也就是上大學的那一年。
然而正因為大多數人都「習慣性地」、 unconscious 地「選擇」容易的方式來處理問題,所以大多數人都變成被煮的青蛙,大多數人都正在貼有「選擇簡單作法」的鍋子裡被煮著。

當你選擇熬夜的同時,其實你也選擇了「不健康」,你選擇自己在 30 年後爆肝(罹患肝癌)甚至過勞死,是你的決定讓你在 40 年後必須每個禮拜去醫院報到。這很誇張嗎?一點也不!

如果你和我一樣,知覺到自己是一隻被煮的青蛙,也想從鍋子裡跳出來的話,或許你可以試試「反煮青蛙」

煮青蛙的訣竅在「慢」,慢慢地提高水溫,讓青蛙在不知不覺中被煮熟。「反煮青蛙」的訣竅也在慢,「刻意」慢慢地降低水溫,慢慢降低我們對某件事的習慣性或依賴程度,讓我們最後能跳出鍋子。

舉個例子,如果我們想改掉熬夜的習慣,可以替自己規劃一整個學期的「反煮青蛙」計畫,每天都比前一天早 5 分鐘睡覺、早 5 分鐘起床,一個學期下來就會有很可觀的成效。為了怕自己執行計畫會偷懶,最好找室友們一起做,同時互相鼓勵和監督,哪一天沒有做到,就去理光頭(這叫催化機制)。這只是例子,你可以視個人情況訂定計畫與催化機制。

就算每天只做一點點改變,但「反煮青蛙」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曾經失敗過,所以知道決心和毅力的重要性。只要想想計畫成功後的美麗人生,自然就會產生認真執行的動力。不然,若是催化機制夠殘忍(剃光頭之類,看決心)也能有激勵效果。

我還是想再說一次:
快速、立即有效的方法通常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症狀解,好的「根本解」通常是困難、麻煩、時間滯延很長的。
高中時,王振基老師就曾告訴我們,當我們有機會可以選擇的時候,不要老是挑簡單的做。我把這句話一直放在心上,也跟大家分享,希望在面臨選擇的時候,我們能看清它的重要性和影響力,然後選擇對自己「長期」最有利的選項,學會過一個 conscious life。


PS1:
這篇文章不僅適用於大學生,它適用於所有人。熬夜只是舉例,大家可以想想自己正在被什麼「煮」著?

PS2:
我並不是要全盤否定症狀解,當情況危急的時候,需要使用症狀解來阻止情況繼續惡化,以爭取時間來執行根本解,因為根本解的效果不會立即顯現。如同我在《斷網救大學生?不如教他「做選擇」(二)》中提到的:當孩子還小,家長、老師在替孩子做決定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自己做決策的能力,然後學會負責任。但絕不能依賴症狀解,否則將會削弱使用根本解的能力。如果想進一步瞭解,請參考在 Systems Thinking 標籤裡《系統思考》的上課筆記,或是《第五項修練》一書中的「系統基模」。

PS3:
文章寫到一半,才知道 Brian 發表了《要救大學生?問題在於「睡眠品質」(2)》,就順便在這篇文章裡安插了回應,如果有不通順的地方,還請各位不吝指教。

PS4:
我不是要在家長老師和孩子二邊各打 50 大板,我只是試圖說出我的看法,並且認為二邊都有能力對解決問題做出貢獻。

7 comments:

  1. 你可能搞錯了,我可不算是質疑你喔。簡單說,你的目的大致正確,但是方法、手段太過一廂情願、太直接、天真。
    像你說的那個教小孩做選擇,如果有那麼容易的話,那你以為女王教室在演什麼?
    又像是之前你提到「沒有意識的選擇才可怕」?(可以用中文就不需要用英文)沒有意識的選擇叫做選擇嗎?那石頭掉到地上也是他的選擇的。
    你把太多的東西都當成選擇(成為石頭也是石頭的選擇?),那麼等於取消了這個詞的意義了。(也把選擇的結果與選擇這個動作混在一起。)
    還有,不要誤以為要靠決心來克服「做正確選擇遇到的困難」。
    其實常常正確的選擇反而是輕鬆的。有聽過北風和太陽的故事嗎?

    ReplyDelete
  2. 我希望我在這裡的回應可作為一個小結論,其實你說的大部分都對,但是忽略了一件事。
    學生其實一直都在學習「選擇」,大到選學校、選課、選社團,小到選擇每一天要吃盡肚子裡的食物,真的有必要讓他們選擇,早睡或熬夜,這麼影響學習能力的這一件事嗎?尤其以團體生活的角度,只要有一個人做出了熬夜的選擇,那其他三人自然睡眠品質就降低了。

    以深夜斷網為例,即使,他們對這件事「不須」作選擇,他們也可以做其他事情的選擇,並沒有因為這一項政策而喪失了作選擇的能力,你文章問題就出在這。

    寫到這邊,想到一個類似於我心中的想法:「千萬不要考驗愛情」
    因為愛情經不起考驗。

    ReplyDelete
  3. To Mr. Monkey:

    真的很謝謝您的留言。是我表達能力不好,「教孩子做選擇」和「直接替孩子做決定」比起來,當然是很困難的作法,而且要教很久,效果也許要 20 年後才完全顯現(時間滯延很長)。但二種方法哪一種對孩子「長遠」來說「比較好」?我認為是第一種,我也認為第一種方法才是「比較根本」的辦法。但是很多老師、家長選擇第二種「強制」作法、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作法,因為這方法立即有效,也比較容易。這是我寫第一篇《斷網救大學生?不如教他「做選擇」》的原因。

    unconscious choice 是指「在不知不覺下做出決定的選擇」,白話一點就是,人做出選擇,但他卻沒有察覺到自己做出了選擇。翻成「沒有意識的選擇」或許語意上比較不接近原本的意思,也不好理解,中文的「麻痺」可能比較接近。我是怕翻得詞不達意,所以直接寫英文,很抱歉。

    我文章談的對象都是「人」,所有的例子也都是「人」,我不瞭解您為何舉出「石頭」的例子?石頭沒辦法做選擇,「人」有辦法做選擇。

    「人」不是對每件事情都能做選擇,像是出生在哪個國家,出生在哪個家庭,出生時四肢是否健全。

    但是「人」能(有機會)選擇自己的態度、能選擇自己的看法、能選擇自己的行為。關鍵在於,人在做出選擇的時候,有察覺到自己在做選擇嗎?當人生氣時,他知道生氣是他的選擇嗎?當人熬夜時,他知道熬夜是他的選擇嗎?當人選擇聽話時,他知道順從是他的選擇嗎?人做選擇時,有仔細想過後果嗎?如果有,那這選擇就是 conscious choice,如果沒有,那就是 unconscious choice。

    「正確的選擇」(說 "長期比較好的選擇" 會較適當)到底是輕鬆的還是困難的?就我自己的經驗和觀察,「知道哪個是正確選擇」通常是容易的,但是真正按照正確選擇「做」卻是很困難的。誠實是正確的選擇,但有多少人能一輩子不說謊?養成運動習慣是對人長期有利的,但多少人有養成運動習慣?不熬夜對健康是好的,有多少人選擇不熬夜?也許您的經驗和觀察讓您覺得「正確的選擇是輕鬆的」,這也是很有可能的。

    至於手段,我看過有人 100% 達成「反煮青蛙」計畫,有人做到 90%,我親眼看見他們利用反煮青蛙來改變自己,這些人都不是天才,靠的是自己的決心和毅力,以及催化機制的恐怖監督。所以我認為「反煮青蛙」是個一般人都能用的有效方法,因此推薦給大家。方法當然不只一種,如果您有其他方法,我非常希望您也能分享,多提供一些方法,讓想改變自己的人參考。

    非常謝謝您的留言,您說我的目的「大致」正確,是不是能請您指出不正確的地方?

    ReplyDelete
  4. To Brian:

    謝謝您的留言。您似乎把深夜斷網視為一個單一事件、單一結果(如果我有錯請您不吝糾正)。如果把這事視為個案,的確,學生還有其他領域可以練習做決策。

    不曉得這句話您同不同意:「想法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

    如果家長、老師的想法不改,上次(清大)強制關大燈,這次(交大)強制關網路,那麼下次呢?下下次呢?

    孩子練習做決策的範圍是不是一直縮小?孩子是不是將會沒有足夠練習做決策的機會?(上述例子只在校園,生活上一樣會有這種強制作法)

    在我看來,這絕對不是單一事件,嚴重的是師長、家長的想法,以及衍生而來的「片面強制」作法。(沒有設法在同時、甚至從小就教導孩子懂事)

    深夜斷網或熬夜都不只是單一事件,更重要的是(老師家長、學生)背後的價值觀。

    另外, A, B, C 的室友 D 選擇熬夜,所以降低了 A, B, C 的睡眠品質。乍看之下 A, B, C 是受害者,但別忘了,是他們「選擇」「接受」睡眠品質下降的狀況!

    他們處在系統裡,現在系統被改變,他們只是被動地當受害者,什麼也沒做,是他們「選擇」被動地「接受」現況。

    對於降低 A, B, C 睡眠品質有「貢獻」的不僅是 D 而已, A, B, C 也有「貢獻」!他們的貢獻就在於他們的「不作為」。

    A, B, C 「選擇」不作為,就要為選擇負責任。(採取行動不是指撕破臉,有別的方法)

    「想法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不曉得您同不同意這句話?

    ReplyDelete
  5. To Linmic:
    在我看來,並不是「守規矩」、「不搞怪」的人,就不是被煮熟的青蛙。要判斷一個人是不是被煮熟的青蛙,並不是從行為來判斷,而是他有沒有知覺到自己的「行為」是自己的「選擇」。如果一個人是在不經思索的情況下「遵循既有體制」,不知道是自己選擇了「順從」,那他也是一隻被「盲目順從」煮熟的青蛙。

    ReplyDelete
  6. 牛仔很忙的,大學生自救吧 XD
    http://blog.xuite.net/ridges/blog/14474659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