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31, 2010

2010 回顧

2010 年,說實話,我不知道今年在我一生中會有怎樣的地位,但我知道,這是我到目前為止最困頓的一年,也是我逐漸釐清或改變價值觀的一年。在年末,我試著拍拍自己的肩膀,用最溫柔的方式敦促自己再向前。2011 年,在某個時候,你會看到我擁有和現在完全不同的眼神。

簡單回顧今年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本來想寫酸甜苦辣),書的部分就不列入《航海王》和《陰陽師》系列了。文章中的連結是我過去(今年)曾在這個部落格寫過的讀書心得或相關文章,有興趣的話可以當作延伸閱讀。

一月

新年伊始,工作上的大專案從 2009 年延續下來。看了梵谷展,也和蔡國強一起泡美術館。跨年煙火的照片,似乎已經預言了今年會是「整個炸開」的一年。原來那時 101 上寫的是 Taiwan UP。看完《獅與冠的傳奇—麗思‧卡爾頓》。

December 30, 2010

Photo Taipei 2010 紀錄

12 月 17-19 日在台北市王朝大酒店有個台北國際攝影與數位藝術博覽會(Photo Taipei 2010),19 日當天我先去齊東街看看(好想趕快看到照片啊),吃過午餐後去看展。場地在飯店 15 樓,包下大約二、三十個客房作為展間,除了台灣的藝廊和作品,還有日本、韓國、中國等地的藝廊參展。我是第一次看 Photo Taipei,後來有朋友說今年的規模比較小,可看性也少了點。

從 15 樓捕捉的畫面。

curvesPhoto Taipei 2010

December 27, 2010

台北市沾美(牛排)西餐廳

為了慰勞 JC 工作辛勞,兼過聖誕節,在嚐過紅屋牛排之後,這次是去同樣廣受好評、在網路上眾人讚不絕口沾美(牛排)西餐廳吃晚餐。

整體而言,沾美不論是服務、餐點、環境都可圈可點,就讓我以這三個段落來記錄一下。由於吃飯才是正事,拍照就隨意了點,下面的照片傷眼,還請多多包涵。


December 23, 2010

通往心之所嚮的《軌道》(有雷,慎入)

下午四點五十分,大約 50 個座位的小影廳,我坐在六排椅子中的第四排,正對螢幕的絕佳位置。在燈光熄滅之際,我數了數,總共五位觀眾。

這部片只在台北市的欣欣秀泰影城和今日秀泰影城播放, 12 月 17 日上映,但不知道會播到什麼時候。(放映時刻表


December 10, 2010

十一月,侯硐,四四南村

侯硐

瑞芳鎮一個沒落的村,因為擁有許多貓,而再度受到矚目,從煤礦村搖身一變為貓村。那天台北市是陰天,坐著火車搖搖晃晃約一小時後,看著窗外的雨,我的臉綠了,心沉了。遊客理所當然很少,可以很輕鬆的走,但是貓比遊客更少,我猜大多都躲雨去了吧。

貓村就在車站旁,走在狹窄的巷弄,兩側盡是矮房,屋內的婆婆正在看電視。時不時出現的階梯,以及遠方因雨而朦朧的山的輪廓,提醒著遊人,這兒也是個山城。

October 14, 2010

花蓮二日

嚴格說起來,在花蓮的時間大約是一天。

第一天中午才出發,直奔民宿(璞石咖啡) check in 已經下午三、四點了。馬上前往第一個目的地:花蓮溪出海口。這裡很開闊,可惜天氣是大陰天。幾位釣客開著吉普車直直開過沙灘,把魚餌甩出去後,就把釣竿插著,等魚上鉤。

晚餐是「一碗小」,有拉麵、麵線、冬粉、泡饃,搭配牛肉和羊肉,以及紅燒、清燉兩種湯頭。我點清燉羊肉麵線, JC 點的是清燉牛肉麵線。我們都是點小碗的,因為還要吃別的東西。

一碗小

October 8, 2010

異鄉人

卡謬(Albert Camus)是不是存在主義者,我沒有能力討論,只能簡單說說這本《異鄉人》給我的感覺。

莫梭槍殺了一個阿拉伯人,故事前半便在鋪陳他為何殺了人,以及他本身是個什麼樣的人。故事後半的重點在於莫梭接受審判的過程,尤其是在法庭上兩位律師的辯論、證人的證詞。

主角莫梭比較像個旁觀者,不只旁觀他人的生活,在面對自己的生活時,他也像個、是個旁觀者。也許封底的文案「他鳥瞰自己,也鳥瞰他人」就是這個意思。

檢察官以莫梭在母親的葬禮上「表現冷漠」,又在隔天去海邊玩水、交了新女朋友、和新女友去電影院看喜劇哈哈大笑、和一位拉皮條的人做朋友,並預謀殺人,控訴「這個男人帶著一顆罪犯的心埋葬了母親」。莫梭在聽取檢察官「剖析犯罪心理」的時候,還認為對方的觀察有條不紊,甚至言之成理。

作者用了很大的篇幅來描寫檢察官試圖讓陪審團瞭解被告是個怎樣(壞)的人,可是被告究竟為什麼犯罪的細節,檢察官卻沒有深究。整個審判過程的高潮是從被告的律師口中說出:「這可以說是本次訴訟的最佳註解。所聞盡是模稜兩可的主張,無助於釐清真相!」而莫梭就在這樣「荒謬」的審判中,被判極刑。

October 6, 2010

金閣寺

去年到金閣寺時已晚,只能匆匆在寺裡走馬看花。站在鏡湖池畔,看著金閣和倒影,看著金閣本身的衝突和矛盾。但是,我知道現在的金閣是 1950 年燒毀後重建的,光是這樣的心情,和《金閣寺》主角溝口看著那座原本的金閣,就有著十萬八千里的差異。

金閣寺

September 24, 2010

愛拉與穴熊族

忘了是在哪裡看見《愛拉與穴熊族》被推薦,於是到圖書館借來看。我只看了第一部到第三部上半,覺得吸引我的程度每下愈況,從台北市立圖書館的館藏量和 aNobii 上的擁有人數來看,第一部的數量都遠遠高於其他本,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其實數量已經說明了好看的程度。

故事背景是尼安德塔人和現代智人同時存在,而主角愛拉是一位現代智人,五歲時卻在意外後被尼安德塔人(穴熊族)收養長大。

Ⅰ‧《愛拉與穴熊族

舊人種在面對新人種時,一開始要不要接納就是個大問題,接納之後,由於愛拉不像穴熊族靠古老記憶行事,所以她的想法、作法都帶給穴熊族很大的衝擊。從這本書裡,很清楚可以看到,舊人種認為新人種和新想法是多麼荒唐、多麼可笑,甚至可怕。但是愛拉仍舊抵擋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和本性,沒有完全被穴熊族同化,一再挑戰、突破穴熊族的傳統,但給養母、巫師和頭目帶來莫大的困擾。最終還是被新頭目給逐出了部落。

September 5, 2010

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

2010-08-05

中午頂著大太陽去市圖北投分館,準備去殺底片,結果今日休館(倒)。還好旁邊就是北投溫泉博物館,邊參觀邊拍照,用了三小時。今天的心得就是:我需要一顆廣角鏡,甚至想把 50mm 換成 35mm,但如果有廣角鏡就另做考量。

因為想拍圖書館整個外觀,所以在旁邊繞,發現附近唯一可以進入的高樓是凱達格蘭文化館,就進去看看能不能找到好的拍照高度、角度。在裡面晃了一圈,沒有找到理想的視野,而凱達格蘭文化館的設計也蠻不好的。

回程在全家便利商店買了杯拿鐵,不可思議的淡(個人觀感),老闆我要退錢!但我想這是因為我被以前公司後面的咖啡店「加咖好」養大了胃口。

北投溫泉博物館

August 19, 2010

荒木經惟,哈哈哈哈哈哈

二○一○年八月十一日,下午在波黑美亞咖啡食堂把《荒木經惟的天才寫真術》看完,然後八月十四日在前往高雄的火車上,把《寫真的話》看完。

在波黑美亞那一天,我座位附近有另一位拍照同好(我只是喜歡拍照,說攝影太沈重),帶著一台我不認識的單眼(我只認得出 Nikon F100),大概是看我拼命地摺頁角,跑來想和我聊聊,但礙於這是我第一次看荒木経惟的作品(連攝影集都沒看過),喜不喜歡荒木経惟這問題還離我太遠;還好我有聽過布列松這個名字,但一樣沒有接觸過;我都是亂拍,也還這麼年輕(是指剛接觸拍照不久),自然也談不上風格(李屏賓也是這樣說)或喜不喜歡抓拍;種種原因所以沒法多聊。這位朋友,那天下午我說的話,您就隨便聽聽別當真啊。

波黑美亞咖啡食堂

August 16, 2010

光影詩人,李屏賓

第一次到學校咖啡館,選了附近有燈的座位,習慣性地點了一杯香草拿鐵。

學校咖啡館

暫且把這本書分成文字和照片兩個部分。

書的前半部主要是李屏賓拍的照片,搭配一些引述(quotation),以及李屏賓的工作照。後半部是李屏賓訪談的整理稿,前半部的引述便是出自這裡,一開始看前面 quotation 的時候,有時會因為沒有上下文而覺得不是很懂,到了後半部的文字稿就懂了。

August 13, 2010

北投溫泉博物館

八月五日星期四,興高采烈搭著捷運要去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看那棟每個去過的人都說好漂亮的綠建築。太陽高掛,正準備進去圖書館吹冷氣才看到門口貼著「本日休館」。不想就這樣流了汗卻什麼都沒做就回家,在圖書館附近繞啊繞的就看見了溫泉博物館。

樓高兩層的建築,先前似乎差點被拆掉,經由附近居民的努力才保存下來。

August 9, 2010

邁向另一個國度

二○一○年八月七日,星期六,在坐火車的三小時又十分鐘,我看完了森山大道(Daido Moriyama)的《邁向另一個國度》。

從《犬的記憶》、《犬的記憶終章》、《光と影》、《晝的學校、夜的學校》到《邁向另一個國度》,這樣的閱讀順序恰好讓我對森山大道的瞭解越來越多。

August 7, 2010

旅行的意義—日本當代攝影展

二○一○年五月三十日。

下著雨的天氣,通常我是不太喜歡出門的。連續兩個下雨的週六,讓我一反常態的原因都是攝影展。也趣藝廊與四位日本攝影師合作,本城直季(Honjo Naoki)、池田朗子(Ikeda Akiko)、岡崎直哉(Okazaki Naoya)和小野博(Ono Hiroshi),特別吸引我的是池田朗子的立體照片。

於是我第一次走進了名為藝廊的空間。

July 26, 2010

50mm 走埃及(八)終於要和金字塔、人面獅身像見面了

Day 8: Thu 2010-06-17
終於要和金字塔、人面獅身像見面了

在火車上醒來時,早已是明亮的天光,快速的梳洗完,站在窗邊看了一下外頭的景色,已不再是黃沙一片,火車正在田邊疾駛著。服務生會在抵達開羅前一小時送早餐,所以我們也不曉得早餐什麼時候會來。吃完早餐不久,火車也順利抵達吉薩車站(Giza Train Station)。

July 21, 2010

50mm 走埃及(七)人對了,旅行就變得好玩了

Day 7: Wed 2010-06-16
人對了,旅行就變得好玩了

今天第一個行程是去一座古埃及的採石場,看未完成的方尖碑(unfinished obelisk)。亞斯文(Aswan)出產全埃及最好的花崗岩,透過尼羅河運到各地。採石場裡有一根方尖碑,製作到一半的時候從中裂開,所以遭到棄置,若順利完工,這根長度接近 42 公尺的方尖碑,很有可能成為全埃及最高的方尖碑(現在最高的哈特謝普蘇特方尖碑高 30 公尺,在卡納克神廟)。

July 19, 2010

50mm 走埃及(六)到埃及一定要去阿布辛貝

Day 6: Tue 2010-06-15
鑿進山裡,又被聯合國搶救的阿布辛貝神廟

凌晨 3:30 起床,因為今天要去阿布辛貝(Abu Simbel),所有要去阿布辛貝的遊覽車、觀光客,都要先集合,由警車護送,而且每輛遊覽車都會有兩名觀光警察隨行。阿布辛貝位於亞斯文(Aswan)南邊 280 公里,距離蘇丹只有 40 公里,車程大約是 3-4 小時。這麼早起,當然是上車沒多久就睡著了,一直到導遊用「日出」來呼喚我們。但是等我聽到導遊的呼喚已經太遲,太陽早已離地了。

Egypt D6-001

July 16, 2010

50mm 走埃及(五)Edfu 神廟、Kom Ombo 神廟

Day 5: Mon 2010-06-14
Edfu 神廟、Kom Ombo 神廟

一樣是萬里無雲的天氣,今天第一個行程是艾德芙神廟(Edfu Temple),又稱荷魯斯神廟(Temple of Horus),顧名思義就是祭祀老鷹神的。旅行社安排我們坐馬車過去,一走出遊輪就在馬路邊上車,一輛馬車坐 4 個人。

Egypt D5-001

July 6, 2010

50mm 走埃及(四)女法老的故事

Day 4: Sun 2010-06-13
除了鬼斧神工、此物只應天上有,我只能無語讚嘆

今天一大早(天還沒亮之前)也有個自費的熱氣球行程,但費用是多少我忘了,因為我沒有參加。團友 Andy 有去,所以就在這兒借用一下他的照片,看照片之後覺得好像蠻不錯的,給大家參考囉。

熱氣球升空, by andy

July 5, 2010

50mm 走埃及(三)反差很大的紅海與路克索神廟

Day 3: Sat 2010-06-12
紅海半日閒、路克索神廟

出來玩還要拼日出,實在是一件非常青春的事! 4:30 靠著意志力起床,梳洗後把室友 Jack 和團友 Erick、 Andy 和 Sylvia 都叫起來,在 4:45 左右找個好位子等待第一道曙光。太陽升起前的溫度偏低,我還有穿上薄夾克呢。

邊聊天、邊趕蚊子、邊等待,一個小時過去了,還不見太陽的蹤跡,五個人傻傻的坐在堤防邊吹風,一邊懷疑哈比比導遊是不是把 5:45 說成 4:45 了。終於天邊緩緩的亮了,但根據以前的經驗,這不太像日出的光線。又等了一陣子,也忘了是等到幾點,才覺得事有蹊蹺,五個人終於在對「日出被空氣中的沙塵擋住了」這理由達成共識後放棄。

我們撲了個空,沒撲到紅海的日出,不甘願的五個人只能帶著無奈的表情對著幾隻海鳥猛按快門,然後悻悻然離開海堤,回房補眠。

July 2, 2010

50mm 走埃及(二)在埃及見到拉美西斯二世「本人」

Day 2: Fri 2010-06-11
法老王是帶著獅子的,埃及是拉美西斯的!

我們第一晚住在 Zoser 飯店,離開羅市區很近,進飯店還得過一個和機場安檢一樣的檢測器(會嗶嗶叫的那種),旁邊還坐著飯店警衛和埃及政府的(觀光)警察,對,飯店裡有常駐的警察,而且不只進出飯店要安檢,每個景點都要安檢,有些還有跟機場一樣的輸送帶,甚至會要求打開包包檢查(當然有些根本連檢測器和輸送帶的電源都沒打開),這樣高密度的安檢讓我一直想到某熱水器「送安檢」的廣告。

對了,很多照片是在遊覽車上拍的,所以出現玻璃和反光也是難免的,還請見諒。

June 30, 2010

50mm 走埃及(一)從台北到開羅

去埃及的決定下得匆忙,但不隨便,埃及絕對值得走一趟。這次還是帶著三台相機出門, Nikon F100 主要用在白天拍景,也帶了一些不同的底片玩玩(搭配唯一一顆 50mm f/1.4D 的鏡頭,也沒有閃燈), Panasonic LX-2 主要是隨拍記錄,也用在光線比較不足的場合,而 Vivitar ultra wide & slim 則單純是要把裡面剩下的幾張拍完。但一個人只有兩隻手,跟團的拍照時間無法和自助旅行相提並論,所以 10 天行程最後挑出來的照片反而比上次去京都 5 天還少,另一個原因是有些畫面我會不只拍一張,想要避免上次在祇王寺的小小遺憾,所以重複的照片也不少。

雖然埃及的歷史很長也很精彩,尤其是法老時代,但這次遊記我想以照片為主,歷史的部分不會像京都遊記那樣著重,如果你對埃及(法老時代)的歷史很有興趣,或手邊剛好有相關的書籍,不妨對照著看,或上網 google 也可以,不然,放鬆心情看看照片也不錯,雖然照片不一定拍得好。要是對照片有興趣,可以連到 flickr 看看 tag,有比較多資訊。

June 3, 2010

Light & Shadow 光と影

這一陣子或可稱為失心瘋吧,跑到淳久堂書店買了一本森山大道的攝影集《光と影》。我買的是 2009 年講談社的新裝版,舊的是 1982 年由冬樹社出的。

由於都是照片,缺少了文字的導引,對於攝影老手來說或許是少了干擾,但對我來說,要直接從照片進入森山大道的世界,還是有點不得其門而入、有點曲折。

May 27, 2010

犬的記憶終章,森山大道

我看:《犬的記憶》
關於《犬的記憶終章

貪婪地看完了終章。

就像森山大道在後記提到的,《犬的記憶》很多是心情,而《犬的記憶終章》則是以對他有影響的人物和地點為主軸,從內容可以看得出來,這也和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共鳴,即當我們對地點有深刻印象時,往往是因為在那裡曾經有某個人,例如逗子和中平卓馬,四谷和東松照明。

如果說《犬的記憶》是認識森山大道的瀏覽或入門,那《犬的記憶終章》應該就是定點旅遊般的深入吧。有些在《犬的記憶》稍稍帶過的情節,在這本書裡都有更清楚、更具人味的細節。攝影大師之間的對話也是如此直接,看了令人噗嗤一聲。

May 24, 2010

犬的記憶,森山大道

關於《犬的記憶

這本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犬的記憶」,由 15 篇在《朝日相機》雜誌「犬的記憶」專欄連載的文章組成,描述著森山大道對攝影、對自己的一些思考,這個部分其實還蠻沈重的,或許用不開朗、不開闊來形容會更好,會看到森山大道試著回溯生命中的第一個光影,卻不曾成功,同時對未來又感到不確定,一路讀下來都是掙扎和低沈。

或許因為我也是個個性陰鬱的人(某同事也如此認為),所以讀起來一點障礙都沒有,森山大道的不開朗情緒並沒有對我的閱讀造成任何干擾。

May 23, 2010

世界新聞攝影展,在士林紙廠

連續數日的好天氣,到今天消失得無影無蹤。出門時雨不大,再加上很久沒有慢步(指慢慢走,應非漫步)了,就用走的到士林紙廠,看正在展出的世界新聞攝影獎(World Press Photo)作品。

世界新聞攝影獎每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辦,和普立茲獎(當中的攝影獎項)、國際年度新聞攝影獎(Pictures of the Year International)並稱世界三大新聞攝影獎。雖然這些照片在官方網站上都看得到,公司裡的攝影大哥也在教育訓練課程中分享過,但到展場看輸出的大圖還是有很不同的感受。

May 13, 2010

《大誌》初體驗

雖然《大誌》(The Big Issue Taiwan)都出了第 2 期,我才拿到創刊號,但還是免不了要稍微解析一下。很快翻過這本雜誌的第 1 印象,是「有 Monocle 的感覺」,這感覺主要來自 3 個地方,

內容架構

在目錄上一目了然,《大誌》把內容分為 6 個部分,
00 是主題、專案(Feature, Projects),我是把這當作封面故事來理解。
01 是事件、議題和概念(Issue, Affair & Ideas),但新聞報導佔了絕大部分,雖然目錄上都是用「短評」。
02 是明日商業、科技趨勢(Business Tomorrow)。
03 是文化、氛圍、場域(Culture Related)。
04 是時尚、設計、建築(Design for All)。
05 是編選、活動、參與(Edits, Events),最前面的 3 頁是商品型錄(Catalog)。

May 7, 2010

用創意,做公益:李怡志和李取中

今天(5/06)晚上到政大公企中心參加一場「公益要熱血,勸募要創意:迎向公益勸募新浪潮」的論壇(座談),兩位來分享的前輩是李怡志(Yahoo! 奇摩內容企劃總監)和李取中(《大誌》雜誌中文版創辦人、總編輯)。許多來參加的都是 NPO 工作者,甚至是執行長。

April 20, 2010

京都五天四夜自由行,第四天,二条城,晴明神社,金閣寺(最終回)

二条城,從德川家康到大政奉還

原本二条城並不在行程規劃中,是我在翻旅遊書時看到,大政奉還就是在這裡發生,所以很想來看看。

二条城從 1601 年開始建造, 1603 年完成現在的二之丸部分,德川家康入城,作為上京的住所。 1624 年,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開始擴建,本丸御殿、二之丸御殿和天守閣都在 1626 年完工,奠定了二条城的規模,後水尾天皇還來了 5 天。 1634 年,德川家光率領 30 萬大軍入城,之後幕府末期戰亂的 230 年間,就沒有德川家的將軍入城,期間天守閣被雷劈,二之丸御殿在 1788 年的京都市中心火災被燒到,那一場大火還把本丸御殿整個燒光了。直到 1862 年,德川家茂著手重建,並在 1863 年入城。

April 19, 2010

京都五天四夜自由行,第四天,伏見稻荷大社,東福寺,花吉兆

11/07,星期六

到京都的第一天晚上我們就買了 Starbucks 的京都隨行杯,一早想拿兌換券去換咖啡喝,但是忘了帶隨行杯,所以沒辦法換。只好等下次來日本再換了。

今天的行程老實說排得不順,先去洛南,後回洛中,再往洛西。

一早搭著京阪電鐵往南,目的地是伏見稻荷大社(伏見稲荷大社)。稻荷是指狐狸,稻荷神保佑五穀豐收、生意興隆,伏見稻荷大社是全日本 4 萬座稻荷神社的總本社,建於西元 711 年, 2011 年就是建社 1,300 週年了。

April 18, 2010

京都五天四夜自由行,第三天,清水寺,地主神社,高台寺

清水寺,京都最古老的寺院

雖是星期五,清水坂仍擠進許多遊客,當然我們兩個也是。這幾天的行程,其實就像這張照片一樣, JC 往往走在前面,而我老是為了拍照而落在後面。

清水坂
【清水坂】

April 17, 2010

京都五天四夜自由行,第三天,平安神宮,一澤信三郎帆布

平安神宮,跳過

晴空萬里的天氣,我們從南禪寺走到平安神宮。一開始先看見一台賣底片的販賣機,當下出現兩個反應,一個是「哇,日本人愛用底片的應該不少喔」,另一個是「趕快來買一卷」。走近一看,價格真不平易近人啊,我對底片沒有很深的研究,剩下的盤纏也不算充裕,看了半天之後買了一卷 27 張的 Fuji Superia Venus 400,要價 600 円,然後發現販賣機賣的底片好像都是 27 枚裝的,鮮少有 36 枚的。

回台灣之後才知道, Fuji Venus 的底片只在日本販售,相當扼腕,如果早知道的話,我一定會多買……一卷(因為手頭真的不寬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這裡的照片,不過拍得不好,若傷眼請多包涵。

April 16, 2010

京都五天四夜自由行,第三天,南禪寺

南禪寺

臨濟宗南禪寺派的總本山, 1264 年,後嵯峨天皇在這建了離宮「禪林寺殿」, 1289 年,龜山上皇在禪林寺殿落髮出家,禪林寺殿在 1291 年改為寺院,南禪寺於是創建。 1334 年,後醍醐天皇將南禪寺列為五山第一,到了 1385 年,足利義滿為了將自己建的相國寺列為五山第一,於是「破格」將南禪寺置於五山之上,至此將京都五山與鐮倉五山做了切割,也讓南禪寺成為全日本地位最高的禪寺。

April 15, 2010

京都五天四夜自由行,第三天,哲學之道,銀閣寺,奧丹湯豆腐

11/06,星期五

今天往東邊走。

哲學之道

先從哲學之道開始。日本哲學家、京都大學教授西田幾多郎(1870-1945)常在這條小徑漫步、思索,讓這小徑被稱為「思索の小徑」,後來在 1972 年正式稱為哲學之道。日本畫家橋本關雪(1883-1945)的夫人在兩旁種了 500 多棵櫻花樹,因此這些櫻花樹就叫做「關雪櫻」。 500 多棵櫻花樹,想像一下櫻吹雪的畫面。

April 4, 2010

國家的囚徒:趙紫陽以及他心目中理想的中國


趙紫陽旁的黑衣人可是當今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
credit: 周曙光的网络日志

我對中國近代的歷史不是很瞭解,沒有做過深入的研究,如果有哪邊寫得錯了或不好,還請多多指教。

我會知道《國家的囚徒》這本書,其實是因為 TIME,當時英文版的 Prisoner of the State: The Secret Journal of Premier Zhao Ziyang 剛出版,TIME 寫過一篇介紹的文章,原本我對六四就有好奇,而趙紫陽又是因六四下台的總書記,他的資料應該看看。(另一位不能不提的就是胡耀邦)

April 2, 2010

India and China May Not Be the Answer


credit: sulekha.com

上次看了 China: Still Manufacturing’s Shining Star?(by Deloitte, last updated January 19, 2010)這份報告,它把製造業分為成本導向市場導向人才導向三種,說明中國對這三種製造業在全球製造策略上的適配度

March 2, 2010

企業如何面對愈來愈老的員工

《經濟學人》原文

美國在 2012 年會有將近 1/3 的員工超過 50 歲,而日本和德國更嚴重。中國人口也因一胎化政策而快速老化。


credit: JT & Dale

February 17, 2010

項塔蘭(上下)

書籍資訊
作者:Gregory David Roberts(葛雷哥里‧羅伯茲)
譯者:黃中憲
出版社:野人文化
出版日期:2008 年 10 月
ISBN:9789866807299
作者個人網站:Shantaram

項塔蘭

February 5, 2010

世界經濟論壇(WEF)2010: The Next Global Crisis

這篇文章是我第一次交稿的版本,內容完全是 1/27 上午「下一個全球危機」(The Next Global Crisis)與會者的對談。


Copyright by World Economic Forum.
swiss-image.ch/Photo by Andy Mettler.

世界銀行(World Bank)在一月二十一日發表《二○一○年全球經濟展望》(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 2010),報告中稱,危機最嚴重的階段已經結束,從去年三月至今,高收入國家與新興市場的股市皆已收復半壁江山,同時將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從二%上調至二‧七%。

February 1, 2010

人際影響力


credit: Wikipedia

根據維基百科上的說明,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 Stanley Milgram 做了一個連鎖信的實驗,發現想要聯繫兩個互不認識的(美國)人,只要透過 6 個人就可以了。這就是「六度分隔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Karl Bunyan 在 Facebook 上做了一個 Six Degrees 的應用程式(application),使用者有 580 萬人,發現其所有使用者之間平均的分隔度(separation)是 5.73 度,最多則是 12 度。這應用程式現在已經無法使用了。

微軟兩位研究員 Eric Horvitz 和 Jure Leskovec,在 2006 年分析 1.8 億個 Messenger 使用者的 300 億則對話,發現任兩人之間的分隔度數平均是 6.6 度。(via shiaoshin

但是,聯絡得到,並不表示你會受到他的影響。

January 29, 2010

300 U.S. firms likely to default through 2011

雖然全球經濟看起來正逐漸復甦,但貝恩策略顧問公司(Bain & Company)認為,美國企業的債務違約率在 2011 年前都將居高不下。

2004 至 2007 的四年間,資產超過 1 億美元的美國公司只有 116 家發生債務違約的情況, 2008 和 2009 兩年合計達 287 家,而 2010 及 2011 年預計將會超過 300 家。

美國各產業都會受影響,但遭受打擊最重的將是媒體與娛樂、消費性商品、零售業、餐廳、保險和運輸。

January 12, 2010

TIME Person of the Year: 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

TIME 2009 年度風雲人物,美國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 TIME 原文請點這裡,絕大多數內容翻譯自 TIME,少部分以維基百科補充。


credit: TIME

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是個很傳統的人,沒有很威嚴的外表,沒什麼個人魅力,他的論述中立不偏袒、沒有意識型態,是根據資料、有條理,又不八股(academic literature)。當遇到不懂的事情時,他不吹噓。

他害羞,不參加社交活動(dinner-party),寧願在家裡和老婆一起吃晚餐,然後洗碗、倒垃圾,玩填字遊戲或閱讀。他是個宅男(nerd,傳統的人)。他是世界上權力最大(powerful)的宅男。

January 5, 2010

獅與冠的傳奇—麗思‧卡爾頓

獅與冠的傳奇—麗思‧卡爾頓作者:Joseph A. Michelli(約瑟夫‧米其里)
譯者:袁世珮
出版社:McGraw-Hill(麥格羅‧希爾)
出版日期:2008 年 10 月 25 日
ISBN:9789861575551

我相信,Ritz-Carlton(麗思‧卡爾頓)這個名字,在服務業相關科系的學生心中,都有一個位置,原因無他,只因它的服務足以登上教科書,而且是正面的案例。

看完這本書,就像看了半本服務業(行銷)的課本,
  • 黃金準則Gold Standards)開始定義 Ritz-Carlton,由 20 項基本原則修正為 12 項服務價值
  • 看一家豪華旅館如何重視、尊重第一線的服務人員,審慎的徵才,教育、訓練、信任並授權員工;
  • 看領導團隊如何落實內部行銷,照顧員工甚至員工的家人,建立卓越服務的企業文化,員工再為顧客、潛在的顧客甚至社區和陌生人,用心創造驚豔時刻、終極的顧客經驗;
  • 看 Ritz-Carlton 如何透過流程、機制、系統,將驚豔時刻在全球各地的飯店流傳,並表揚傑出的服務人員,再強化企業的文化;
  • 看一家頂尖企業對品牌延伸的看法和作法。

January 4, 2010

Beyond Copenhagen


credit: BANDOS’ ARCADE

TIME 原文

作者 Bjorn Lomborg 是 Copenhagen Consensus Center 主任

多年來,我們一直在「里約—京都—哥本哈根」這條路上白費力氣。首先是 1992 年里約熱內盧的地球峰會(Earth Summit),然後是 2005 年的京都議定書、2009 年的哥本哈根會議。